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中評鏡頭: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時睡過的炕
http://www.CRNTT.com   2017-02-02 00:20:05


知青舊居。(中評社 李娜攝)
  中評社延安2月2日電(實習記者 李娜)“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個故鄉,這裡的父老鄉親永遠是我的牽掛,多少次讓我魂牽夢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的一段話。

  陝北延川縣的山嶺腳下,有一個名叫梁家河的小山村。1969年初,還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梁家河大隊,開始了一段長達七年的插隊歲月。當時年紀輕輕的習近平與當地農民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幹農活,挖窑洞,面朝黃土背朝天……“近平沒過多久就適應了陝北農村的生活。”當年與習近平一同勞動過,現任梁家河黨總支部書記的石春陽早前接受採訪時說道。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前,梁家河的飲用水取自河岸邊開挖的的滲水坑,進入夏秋多雨季節,常被洪水淹沒,飲用水源極不衛生,使用也不方便。1973年習近平帶領村民們打飲水井,至今仍是村裡的飲用水源。習近平擔任梁家河村支書期間,梁家河點燃了陝北第一盞沼氣燈;他帶領社員打壩淤地造良田,這些壩地至今仍是村裡最好的耕地;還有辦鐵業社、代銷點、縫紉社、磨坊……只要是群眾需要的,習近平就幹什麼。

  習近平在公開發表的《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稱在梁家河村插隊的幾年中,自己共過了“四大關”——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也正是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帶領著村民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習近平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帶著夫人彭麗媛回到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從1975年離開梁家河,到40年後再回梁家河,習近平總書記最關心的就是村子的發展和父老鄉親的生活。而如今的梁家河有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村子裡的商戶也搞起了電子商務,日子越過越好。村民們沒有忘記習總書記當年為梁家河村做出的貢獻,村史館裡展覽著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的“故事”——其中有村民們保存下來的習近平插隊時幹農活所用過的農具等;包產到戶後梁家河村集體所有的窑洞對外出售,村民張侯娃以1360元的價格買下了包括習近平住處在內的三孔知青窑洞,現在窑洞內的陳設還與當年的一模一樣,免費開放給來到梁家河村的遊客參觀。

  目前,梁家河村已是延安紅色旅遊的熱門景點,村民們當起司機,開著擺渡車將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運往村中體驗和參觀,從村口去往村裡沿途可見一片片的淤地壩,“知青井”、“知青舊居”等地都是遊客體驗知青文化的好去處。隨著梁家河村的旅遊升溫,不少村民們開起了土特產店、農家院等讓來此的遊客一品陝北土特產和小吃,村民們也增添了不少就業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