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們的知青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7-10-07 13:43:31


北京和天津的戰友們。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核心提示:最讓人佩服的是看康拜因麥秸車的女同志,由於麥秸車的配重不靈敏,有時麥秸裝滿了,踏下腳踏板,一車麥秸還不能卸下,此時絕不能讓麥秸堵了康拜因的輸送口,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多數知青學會了一招,在兩米多高的麥秸車護欄旁勇敢地跳進車裡,以此增加麥秸的重量,使人隨著一車麥秸滾落下來,此...

1969年8月,我們一班40多名初中同學,懷揣著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宏大志向,走進了北大荒這片遼闊的黑土地,融進了鬆下平原東山坡下這個遠離城鎮、荒蕪閉塞的小村莊——一營一連。

正是帶著對黑土地的痴情,我們投入了一連小村莊裡生產和生活的懷抱。剛到連隊,正趕上麥收,又接連下了幾場雨,拖拉機、康拜因(聯合收割機)下不了地,全連戰士就拿起小鐮刀打大會戰。當時的口號是:“鎖頭把門、煙筒站崗,早上六點半,地裡兩頓飯,大幹30天,龍口奪糧為國家做貢獻。”在生產實踐中,知識青年是從最基本的勞動技能學起的。割小麥,要學會磨鐮刀。當年北京知青王全增磨鐮刀是一把好手,號稱“吹毛立斷”。割小麥手腳配合還得協調到位,否則,不是割了手,就是割了腳。分派到馬車班的張俊興、劉壽恩、劉國升幾位同學也不簡單,牽馬套車,一般是中間一匹馬駕轅,還有三匹馬拉套,套上套包子、再夾上夾板,著實不容易。

麥場揚場、打撮子灌麻袋、上跳板做糧囤,我們哪樣活都得學。灌麻袋打撮子打得好的主兒,往磅秤上一放,上下差不了半斤八兩。趕上個“生虎子”,一麻袋不是多十來斤就是少十來斤,要稱准了非得把過磅的累出個好歹。再說扛著180斤重的麻袋上跳板,腰得直,脖子得給勁,身子板和麻袋得成一個立柱,走上三四節跳板,輕輕鬆鬆,倍兒帥。偶爾,再來個換肩,看著就叫人賞心悅目。要是那麻袋扛在肩上歪歪斜斜的,真就叫人揪心了,就怕走到跳板的一半摔下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