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汪毅夫:兩蔣“反共宣傳”加劇“去中國化”
http://www.CRNTT.com   2018-05-16 00:27:50


講座現場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全國台研會副會長汪毅夫昨日在寧波大學名家系列講座“做人做事做學問”上以“從失學青年到老年學者——兼談我對台灣‘去中國化’歷史的觀察”為題發表演講,汪毅夫指出,台灣光復以後,兩蔣團隊在台灣部分實現“去日本化”,卻充分完成“反共宣傳”。兩蔣團隊留下的隱患是:老牌皇民李登輝得到乘隙而起的空間,兩岸因“反共宣傳”的離間而有心理距離的空間。“反共宣傳”的惡果加劇了“去中國化”的分離傾向。

  “去中國化”在台灣已經有了120餘年的歷史,第一階段是日據時期日據台灣當局推行的“內地化”、“日本化”、“皇民化”。

  汪毅夫表示, “去中國化”的第二階段是兩蔣時期(1945——1988),主其事者先是兩蔣派駐和委任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和台灣省政府,然後是兩蔣親率的團隊。 應該說,台灣光復初期(1945 ——1949),兩蔣委派的官員針對日據時期“去中國化”的後果做了有益的工作,諸如推行國語運動(推行中國的國語)、辦理台胞回復國籍和姓名、拆除日本神社等。這些工作一一針對了講日本話、入日本籍、用日本姓名、拜日本神社之類“外型”和“形式”的“皇民化”,但在針對“精神”和“實質”的“皇民化”,針對其核心的認同問題(皇道精神/中國意識)方面乏善可陳。他們完全沒有做好從精神和實質“去日本化”的工作。

  汪毅夫認為,兩蔣親率的團隊到了台灣幹得也不好。日據當局對於看得到的“外型”和“形式”、看不見的“精神”和“實質”,一律用日本元素取代中國元素;兩蔣團隊自然是反其道而行之,看得到的一准用中國元素取代日本元素,但看不見的還是看不見。

  “尤為令人仰天扼腕長太息者,蔣經國晚年選擇李登輝為繼任者。”汪毅夫說,李登輝在當年是一個“外型”和“形式”似乎“去日本化”,而“精神”和“實質”則“完全日本化”的老牌皇民,是一個毒性很高的隱形皇民。

  汪毅夫也指出,另一方面,兩蔣團隊的“反共宣傳”使得“去中國化”本來就有的“去者,離也”的異味更重。本來,“反共宣傳”的敵方和對象是中國共產黨、是大陸,但看得最多、聽得最多的受眾卻在台灣島內。例如,台灣文學界奉命出版的反共的“戰鬥文學”作品有幾百部,但當年連一本也不曾流入大陸。“反共宣傳”將大陸全部高度抹黑。連好心好意、誠心善意也一律是“統戰陰謀”。譬如,蔣經國明知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實質是兩岸“和平共處”,卻要說是“製造和平共處的假相欺騙自由世界”。久受“反共宣傳”的影響,會產生同中國共產黨(“共匪)、大陸(“匪區”)、大陸人民(“匪區人民”)的心理距離。“反共宣傳”的惡果加劇了“去中國化”的分離傾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