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建談父母楊逵、葉陶對抗日本統治緣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8 00:38:45


楊逵次子楊建回憶父母抗日缘由,來自對日本殖民統治殘害台灣人民的憤怒。(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3月18日電(記者 趙家麟專訪)已故台灣新文學運動重要作家楊逵(1906-1985),以及他的牽手葉陶(1905-1970),在台灣日據時期以文學、社會運動對抗日本的統治而知名。楊逵的次子、大甲高工退休教師楊建,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談到父母兩人反日的緣由,以及身處在這個特殊家庭子女的心酸。

  已退休20年的楊建說,楊逵的五名子女,沒有一個走文學創作的路。“我也看到了父親的境遇,對文學感到恐懼而棄文學工。”不過,楊建的女兒楊翠目前是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台灣史、台灣文學史等,女婿路寒袖是知名詩人與作家,楊逵文學的血液依然由後代延續。

  台灣文學館日前將一批楊逵的手稿完成複製,捐贈供台南新化的楊逵文學紀念館典藏展示。楊逵的次子楊建特別從台中趕抵新化,代表接受這批覆製的父親手稿,並接受中評社訪問,回憶他的父親楊逵、母親葉陶反日緣由。

  楊建表示,日據時期台灣最大規模的武裝抗日事件,1915年的台南玉井“噍吧哖事件”,對他父親的影響與刺激很大。

  楊逵10歲才進入公學校,就在1915年台南發生“噍吧哖事件”,楊逵在新化的家裡,鄰近發生噍吧哖事件的玉井非常近,他不但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戰車駛過前進玉井鎮壓人民。他的大伯、也就是楊逵的大哥,當時被徵召在玉井的日軍裡當伙伕,把日軍在玉井一帶老小通殺的暴行都告訴了楊逵及家人,日軍的殘暴,深深的烙印在10歲的楊逵內心。

  1922年,楊逵考進了台南一中的前身,閱讀“台灣匪誌”,卻看到日本人將噍吧哖事件起義烈士稱為“匪徒”,更促使了楊逵堅持以寫作為歷史發聲的開始。

  另一個影響楊逵反日的重要原因是東渡日本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洗禮。楊逵赴日在東京大學就讀文學藝術科,留日期間,接觸列寧革命成功的信息,閱讀馬克思的《資本論》,嚮往人民平等、縮小貧富差距的社會主義,而當時的日本,失業人口達300萬人,拿日本與俄國相比,日本的資本主義明顯在剝削社會弱勢。

  楊建說,楊逵在日本東京大學才讀到二年級,就被召喚回台。隨後即加入農民組合、文化協會,參與了反抗殖民政府社會運動,並多次被捕入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