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102歲老兵受訪唱抗戰歌曲《救國軍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5 11:17:39


2013年3月17日,抗戰老兵韓玉衡在海澱醫院的病床上。今年記者去采訪時,老人又是在病榻之上,仍是腰板筆直的軍人坐姿。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長沙是舉世罕有的受災最嚴重城市之一,整個城市被大火連續燒了兩天兩夜。在這場大火的背後,正是持續6年的四次長沙會戰。1938年至1944年,腥風血雨的四次“長沙大會戰”,是八年全國抗戰中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日軍66萬人次,中國軍隊100餘萬人次)、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大會戰。

  病榻之上,韓玉衡仍要堅持以腰板筆直的軍人坐姿迎接每一位來訪者。長子韓志強不得不一直為老人揉捏肩背,他說,今年開始,這位102歲高齡的老兵身體狀況已不如前。

  時光回轉到75年前,彼時,韓玉衡是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通信兵,每日要負重百斤,在敵機炮火中穿山越嶺,架杆鋪線。在那裡,他經歷了空前慘烈、名噪中外的4次“長沙會戰”。

  守橋護路

  保衛鐵路阻日軍西進

  對於抗戰,韓玉衡的記憶一半是抗爭,另一半則是流亡。“七·七事變”前,他是天津法租界一家煤廠的店員,“眼睜睜看著平津失守,華北淪陷。”

  “到處都是逃難的人。”韓玉衡也夾在巨大的難民隊伍中,從天津到南京,從南京到武漢。

  1938年,韓玉衡曾在武漢加入鐵道警備支隊,奉命守衛京漢鐵路1099號鐵路橋。“橋兩端各一名崗哨,來者先對口令,對不上立即開槍。”韓玉衡說,保衛京漢鐵路對阻止日軍西進意義重大,為此,日軍一直籌劃想把橋炸掉,便常派出騎兵或情報人員前來偵查信息。

  “有一次我們正值班,突然發現日本騎兵小隊疾馳而來。我們趕緊趴下或躲入掩體,用‘炮筒子’和‘三八大蓋’一通射擊。日軍不知守橋隊伍的虛實,倉皇而去。”韓玉衡回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