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體驗南陽烙畫製作 台胞:文化使人沒有距離感
http://www.CRNTT.com   2019-04-09 00:17:34


南陽烙畫(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南陽4月9日電(記者 海涵)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陽烙畫被譽為“世界藝林一絕”。8日下午,兩岸媒體姓氏尋根聯合採訪團一行來到了南陽市烙畫廠,參觀並體驗烙畫藝術。

  何為烙畫?烙畫,亦稱烙花、燙花、火筆畫、“火針刺綉”。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過控溫技巧,用溫度在攝氏300-800度之間的鐵筆烙燙可以不施任何顔料用白描手法按中國畫墨分五色的要求,以烙為主或以套色為輔,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勒烘燙作畫,巧妙自然
地把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手法與烙畫藝術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傳統烙畫即是保留千年不變的傳統烙制本色,以烙為主,不施粉黛,素色描繪,簡素而唯美,古樸而典雅;現代烙畫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創制的套色烙畫,即以烙為主基調,輔以顔料色彩的綜合運
用,既保留了傳統烙畫的古樸厚重,又使畫面通過合理的套彩增色,提升了畫面的明麗、繁華、鮮艶高貴、質感鮮明的表現力。從南陽市烙畫廠的產品看南陽烙畫,它可與任何畫種媲美,題材涵蓋面寬廣,山水大氣磅礴,人物傳神生動,花鳥活靈活現,大處勁拔從容,細處
謹於毫發,巧拙並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南陽烙畫自成獨特一畫種。

  跟隨講解員走進南陽烙畫廠的車間,兩岸記者們目睹了烙畫的真實製作過程。只見烙畫製作師傅們整整齊齊地坐了好幾排,每個師傅都專心致志地拿著特製的鐵筆或在絲絹上、或在竹木上進行著藝術創作。

  正在繪制《清明上河圖》絲絹烙畫的李師傅告訴記者,他畢業於美術學院,至今已經從事烙畫製作工作將近20年。據他介紹,用鐵筆做畫時,顔色的深淺主要取決於手的速度和力度,像《清明上河圖》這樣大概兩米多的烙畫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彩色的烙畫則是南陽烙畫廠新研發的套色烙,需要先在畫上塗一層特殊的顔料,再進行烙燙。

  “光說不練假把式。”現場的記者也按捺不住,紛紛開始拜師學藝。來自台灣導報的記者在烙畫師傅的指導下,嘗試了烙畫的製作。事後她表示,回到台灣之後,會對烙畫藝術進行介紹。台灣也有不同的畫畫藝術,大陸的朋友也可以去台灣體驗不同的藝術。文化的東西是很好的交流平台,因為大家都對文化的東西感興趣,因此通過文化進行交流沒有距離感。大陸的藝術豐富多彩,兩岸學生、青年之間的交流應該加進文化的東西,文化是很好的傳播方向。

  據了解,南陽是中國烙畫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烙畫相傳起源於西漢末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當時南陽城裡有個叫李文的烙花工匠,是遠近聞名的烙花高手,無論是尺子、筷子,還是手杖、扇墜,經他一烙燙,各式各樣的人物、花鳥、山水、走獸、蟲魚均栩栩如生、精美絕倫,巧奪天工,人稱烙花王。他為人忠厚,心地善良,在城內開了個門面,方圓百里人皆知之,知名度頗高。後因王莽攆劉秀,李文施援手相救,並贈烙花葫蘆做盤纏,公元25年,劉秀打敗王莽建立東漢王朝,差人尋訪到李文,即宣進京,賜封“烙花王”,列烙花為宮廷禦用貢品,從此,南陽烙畫名揚四海。真正有據可考的是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據志書記載,時任南陽府文吏又擅長烙畫的趙星三經過對烙畫的潛心研究,較為系統地整理出一整套烙畫工藝,把烙畫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二十世紀上半葉,南陽烙畫從業者已發展到近百人,南陽城內專營烙畫的店鋪六七家,烙畫產品遠銷全國,被譽為南陽三寶之首。1928年《河南新志》把南陽烙畫列為“中州特產”之一。

  南陽烙畫發端於民間,因而奠定了它堅實的群眾基礎,它的群眾性、親和力優勢格外鮮明。從目前推出的產品來看,有經濟實用、美觀大方的冬青木烙畫筷子,有適合廳堂、居室懸掛的各種規格樣式,各種題材的大小中堂、掛匾、屏風等上千種。還有大型精製高檔烙畫,成為收藏領域的新寵。這些都表明,南陽烙畫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美譽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