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現場:兩岸學者討論一國兩制台灣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8-06-25 00:20:12


第三屆京台學者共研會現場(中評社 李娜攝)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 徐夢溪 李娜)第三屆京台學者共研會23、34日在京舉行,邀請兩岸學者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為題暢所欲言。兩岸學者探討了對“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理解,分析了台灣民主化進程,分享了對推動兩岸融合進程的看法。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政黨政治研究所所長陳星關注與兩岸交流對和平統一的作用。他將兩岸交流劃分為“情感、政策選擇、利益結構”三個層次,認為三者之間,情感是最基本的粘合劑和推進劑;經濟交流推動兩岸政治關係持續向緩和的方向發展;兩岸之間隨著共同利益增加,共同認知和共同情感會得到發展,推動兩岸社會融合,促進兩岸關係發生質的變化。

  陳星認為,兩岸交流和互動會助推新的情感產生,這種新情感可以取代過去的老情感。交流本身具有自主性,有生命力。在兩岸政治關係無法取得突破的情況下,交流仍然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內生動力,未來也會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和平統一模式下,兩岸的交流與互動一定要經過非常長的過程,因為需要觀念的變化,觀念的變化需要不斷的互動、衝擊來形成。”

  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主要分析對比了台灣發展經驗與中國大陸發展模式及“中國模式”,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大陸與80年代末期以前的台灣在價值理念、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上都有著相當豐富的孫中山思想元素,同時,習近平思想中的“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改革方向與孫中山的國家建設理念更加趨同。他表示,海峽兩岸不妨以孫中山思想作為和平發展溝通對話的參考框架,闡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與時俱進的積極意涵,為海峽兩岸的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鋪陳殊途同歸的康莊大道。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重點談及對“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構想。王英津認為,在未來國家統一後的制度架構的設計上,“一國兩制”仍然是大陸最優先的選擇。台灣回歸後的“一國兩制”的模式,可稱為“一國兩制”台灣模式。大陸將汲取香港模式的經驗,設計台灣模式時更為嚴謹。大陸應聲明,未來的“台灣模式”不等同於“香港模式”。

  王英津研究認為,台灣模式和香港模式相比,或有四個重大不同。一是政權改造和政治符號的處理。二是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三是軍隊問題。四是海洋管轄權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