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蘇永欽:大陸法學有後發優勢 勝面更大
http://www.CRNTT.com   2018-07-20 00:17:57


蘇永欽致辭(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張爽 海涵)台灣法曹協會理事長蘇永欽昨日在出席第七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暨兩岸法學交流合作30周年紀念研討會時表示,與台灣法學相比,大陸法學的規模和後發優勢,長遠看,應有更大的勝面,偏向唯物的學風,使大陸法學在本土的深植上已有更好的表現。但大陸法學面臨民法典的編纂、憲法的行動化兩大挑戰。

   以下是致辭全文:

   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兩岸法學專業人士濟濟一堂,共同慶祝兩岸法學交流30周年,令人感動。30年前交流的主要推手,東吳大學的章孝慈校長如果能親眼見證大陸的變化,必定感慨萬千。和肉眼能及的城市風貌驚人的翻轉相比,毫不遜色的是法治的發展。從實體法、程序法的一一到位,到法院、法學院、法律職業的全面建制,借用早期經濟發展學者羅斯托的用語,大陸的法治已經起飛。

   回顧兩岸交流的意義,當然有不同的觀察點,絕對可以好好做一些質性或量化的研究,但在我看來,最主要的意義就在台灣法學的技術轉移,籍助近乎於零障礙的語言優勢,台灣的法學範式——包括問什麼問題,如何回答問題——快速登堂入室,猶如電腦的格式化。大陸主流的法學工作者也開始問相同的問題,用相同的方法回答問題。簡言之,兩岸學者多數都投入了法律文本的注釋。

   三十年後的今天,台灣法學的影響力早已快速遞減,但在語言和共同模式的基礎上,法學交流仍然可以創造巨大的紅利。兩岸早已從單向的借鑒,轉變為解決問題能力的競爭,至少包括三個面向:

   1.誰更能回到本土資源,問自己的問題,建立第一手的法教義學。

   2.誰能建立更好的規範體系,在儲法、找法、造法和傳法上創造更高的體系效益。

   3.誰更能發掘法治的核心精神,為法律文本注入道德內涵。

   在我看來,大陸法學的規模和後發優勢,長遠看,應有更大的勝面,偏向唯物的學風,使大陸法學在本土的深植上已有更好的表現——不只從法院的案件找問題,更廣泛觀察社會各角落存在的問題,但在內外兩個面向上,大陸法學仍面臨較大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