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貿易摩擦”對海峽兩岸關係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8-12-30 00:22:47


美國對中國大陸發起的“貿易摩擦”可能給“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中評社╱題:中美“貿易摩擦”對海峽兩岸關係的影響 作者:嚴安林(上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台灣研究會會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創中心教授

  到底應該如何看待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未來走勢與前景又是如何?對於中國大陸經濟與台灣的經濟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尤其是對於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影響,到底會怎麼樣?都是各方相當關注的重要問題。中美“貿易摩擦”對於各方面所產生的實際影響是不小的,包括對海峽兩岸關係的負面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要做好充分應對準備;但從長遠看,“不畏浮雲遮望眼”,中美“貿易摩擦”對於兩岸關係的影響是有一定限度的,需“風物長宜放眼量”。

  一、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摩擦”?

  1、對於目前中美貿易問題的定位

  應該說還是屬於“貿易戰”的初級階段——“貿易摩擦”,還沒有發展到真正的“貿易戰”的程度。當然,未來發展的走勢,是有可能向“貿易戰”的方向發展,而且不少人認為出現“貿易戰”的可能性還不小。

  2、中美“貿易摩擦”的基本特徵

  主要有:第一是美國對華發動的“貿易摩擦”,根源在於美國國內自身的“內生性”因素。中美“貿易摩擦”是美國國內政治社會問題發展的外溢,是基於美國內政發展的需要。外交是內政的延續,美國當前對外政策調整的根本原因以“內生”為主,根源在美國精英對於美國自身實力不能繼續獨霸世界而感到不滿和焦慮,挫折感強烈;也有部分建制派人士因為對特朗普及其內外政策的不滿而更為焦慮。應該說是這兩種情緒的集中爆發,導致對外政策的調整,包括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也挑起了中美“貿易摩擦”。

  第二是中美“貿易摩擦”中特朗普的個人色彩非常鮮明。在美國對華發起的“貿易摩擦”與政策做法中,應該是具有濃厚的“特朗普色彩”。因為特朗普個人的認知就是中美經貿關係是“美國全輸、中國全贏”,中國方面提出的中美經貿關係是“雙贏”,但特朗普則是認為“雙贏”就是“中國贏兩次”。包括採取貿易訛詐、抬高要價就地還價、談判好的事情推倒重來等,都表現出鮮明的“特朗普色彩”。

  第三是中美“貿易摩擦”自開始進行就呈現出不斷擴大化的趨勢。一方面是“貿易摩擦”的規模在擴大,且短時期內恐怕難以中止,另一方面開始延伸到價值觀、人權等意識形態領域的對立因素。

  第四是中美“貿易摩擦”是中美關係中的新的矛盾面向與問題所在。在中美關係中既有的結構性矛盾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又出現了“貿易摩擦”這樣的新問題,雙方之間的貿易關係由是過去中美關係中的“壓艙石”、“穩定器”發展成為矛盾的“觸發器”、“導火繩”。

  3、中美“貿易摩擦”的癥結

  當然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單方面的政策作為所挑起。其意圖在於:第一是解決中美貿易逆差。特朗普政府認為,中美貿易逆差造成美國社會失業、分配惡化,產生社會矛盾。應該說,美方以貿易逆差為藉口製造國際經貿摩擦,是開錯了藥方,實在是“美國自己生病,卻要他人吃藥”。美國減少其自身的全球貿易逆差的最有把握和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國內政策改革增加國民淨儲蓄,同時增加美國出口,包括減少對於出口產品管制,尤其是對於出口到中國大陸產品的管制。

  第二是阻止中國大陸的產業升級,也是美國製造中美“貿易摩擦”的一大動機。不少人提出,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摩擦”,既在於要求降低中美間的貿易逆差,更在於想要阻止中國大陸的產業升級,包括“中國製造2025”。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美國學者格雷厄姆·艾莉森就表示:“當前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問題上向中國發難,除對華具體產業政策等不滿外,更多反映了美國對於中國崛起的一種沮喪、焦慮與擔憂的情緒”,“美國就好像在沉睡了15年之後突然發現:糟糕,中國已經如此強大。”①

  4、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與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摩擦,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與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因此,中美這次的“貿易摩擦”是國際貿易史上最大的貿易摩擦,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至少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是破壞了世界貿易秩序,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破壞性的影響。據經合組織預計,如果美國發動貿易戰引發其它國家反制,最終導致全球貿易成本上升10%,全球貿易減少6%。可見,美國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政策上的單邊作為,對世界經濟秩序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而目前的世界秩序包括世界經濟秩序,是二戰後全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為了追求和平、安定、繁榮、和諧而做出努力後達成的各種國際關係的安排,是各方共同努力、辛苦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實際上是讓美國由世界秩序的締造者變成了破壞者。

  第二是國際產業分工將出現重組。美國發動的中美“貿易摩擦”,破壞全球的產業鏈,也破壞了中美之間正在進行的產業合作。

  第三是傷害了美國的進口商與消費者。增加關稅,無疑是加重了美國進口商與消費者的負擔。對進口消費品加徵關稅,最終是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進而導致物價的上漲和消費支出的下降。

  第四是影響到中美關係。中美“貿易摩擦”的癥結可能在美國若干人士對於中國大陸發展與崛起的擔憂,但應該說,這樣的焦慮與憂慮是過度了。目前的中國大陸,綜合實力儘管在改革開放的40年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中國大陸既沒有挑戰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意願也沒有這個實力。而由“貿易摩擦”引發的中美關係前景,卻使“兩國關係可能進入一個合作與競爭並存、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湧現的新時期”。②需要強調的是,中美“貿易摩擦”,是美國先對中國下手,中方衹是還手,是被動的。中方並不想搞“貿易摩擦”,因為“貿易摩擦”沒有贏家。當然,中方也不怕,別人要打,衹能奉陪,別無他法!在“貿易摩擦”問題上,美國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中國,也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決心與耐心。

  二、中美“貿易摩擦”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應做好中美“貿易摩擦”可能長期化與持久化的各種準備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談判中,美方提出的條件相當苛刻,中國大陸沒有能力接受,也沒有條件能接受。從而,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似乎是必然的結果。美國下一步依然會圍繞著貿易問題,更加強調與採取削弱與限制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政策,包括對中國大陸採取相關排他性協議的做法;加強中國大陸對美投資、或對盟國的投資併購的限制,加強在金融、科技等方面領域對中國大陸的全面壓制等。因而,中國大陸需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2、應警惕與防止中美關係由“貿易摩擦”發展到“經濟戰”,甚至最終滑向所謂的“新冷戰”

  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摩擦”甚至對華攻擊擴大化的目的之一,應該是為中期選舉增加政治籌碼。儘管中美“經貿摩擦”可能長期化,但應該說,特朗普政府尚未確定對華全面性的戰略,戰略上是否要對中國大陸進行全面冷戰,應該還沒有成型,至少是有待觀察。因此,需要警惕與防止中美“全面對抗”的出現。中美“全面對抗”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也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似乎是中國大陸在主張與推動經濟全球化,而美國則是反經濟全球化。其實美國才是經濟全球化的頭號受益者。最近中國前大使傅瑩女士在一次報告中列舉了一組世界銀行按照美元現價所做的統計: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在1990年是22.57萬億美元,到2017年達到了80.68萬億美元。同期,美國的GDP是從5.98萬億美元增長到19.39萬億美元,中國大陸是從0.36萬億美元增長到12.24萬億美元;同期,美國的人均GDP是從2.39萬美元增長到5.95萬美元,中國大陸人均GDP則是從318美元增長到8827美元。從這一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大陸在這18年中是發展了,但其實美國發展得是更快,中國大陸是人均8000多美元,而美國是近6萬美元,美國依然是遙遙領先中國大陸。人均8000多美元的中國大陸如何去威脅這人均近6萬美元的美國?這是值得美國政治人物去深思的!尤其是正如傅瑩所指出:“中美已在同一全球經濟體系內合作40年,都在全球資源配置和產業、價值鏈上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相互也建立了全方位聯繫。即便中美真要‘脫鉤’,也不可能立竿見影,而是要經歷長期而痛苦的過程,對雙方的經濟和人民的福祉乃至全球經濟可能造成的損害,恐怕是世界難以承受之重。”③

  3、應客觀認知與定性中美“貿易摩擦”的性質

  不宜輕易、無限地上綱上線,甚至提出中美難以不進行“全面對抗”的論斷。反倒是應該防止這樣的局面出現。

  不少人提出中美“貿易摩擦”的性質與實質是模式之爭與制度之爭。認為這是一場經濟鬥爭,也是一場政治鬥爭,既是意識形態之爭,也是制度與模式之爭,中美關係未來發展到“新冷戰”的狀態是未來國際秩序下不可排除的發展方向之一。個人觀點則是認為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定性需要慎重。目前而言,還是就事論事比較好,比較策略。尤其不要將中美“貿易摩擦”上升到制度之爭、模式之爭的層次。中美兩國是完全可以和平相處、和平發展的,儘管雙方之間存在競爭,但也需要合作,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