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20年台灣選舉中的美日因素淺析
http://www.CRNTT.com   2019-04-28 00:21:25


 
  是否獲得日本的支持,對於會否落敗的影響小於美國。2008年“大選”,馬英九雖遭遇日本的刻意冷落,但並未因此而影響到其勝選。但是,台日社會的密切聯繫、台灣社會對日本的普遍好感,以及一部分人的親日情緒,使得主要政黨參選人,都會主動迎合這一現實,盡力展現具有維持良好對日關係的能力,以爭取更多選票。比如傳統國民黨、外省籍背景、學生時期參加過“保釣”的馬英九,被日本普遍質疑“親陸反日”。確定參選後,為爭取更多選民尤其是中南部較為親日的選民支持,馬英九刻意強調自己“知日”、“友日”立場,專程訪日,廣泛與日各方溝通、爭取支持等,努力展現發展對日關係的重視,以及具有妥善處理台日關係的能力。

  由此可見,有意在四年一度的“大選”中取得執政權的政黨及其參選人,都有爭取美國、日本支持的高度需求,而且鑒於美、日對台灣政治、社會的重要影響力,所有有當選可能的參選人都會主動操作美國、日本因素,將其作為拉高選情、打擊對手的重要助選手段。2008年“大選”前,馬英九訪美期間,充分利用美國對其的“禮遇”,大造輿論,在島內掀起強勁“馬旋風”,大大推高了馬英九選情,為其勝選奠定了基礎。2016年“大選”前,蔡英文成功取得美國的信任和日本的支持,同樣大力炒作,並以此壓制對手、烘托選情。總之,正是由於美國和日本與島內政黨及其政治人物在“大選”中互有需求,使得美、日因素在台灣選舉中得以扮演重要角色並產生影響,而且這種情形仍將存在相當長時間,甚至不排除隨著兩岸關係發展、兩岸日益接近,美、日因素在台灣“大選”更趨活躍的可能性。

  三、美日介入2020台灣“大選”的幾點觀察

  2020年初,台灣將舉行新一屆地區領導人選舉。雖然距離“大選”還有不到一年時間,究竟有哪些人馬最終出線參與角逐尚未明確,但是圍繞“大選”各種角力已然開始,選戰硝煙逐漸彌漫。時下,一些有意參選的政治人物相繼安排赴美行程,如率先宣佈參選的朱立倫,2月中旬已完成訪問行程。緊跟其後的還有民調支持率高被認為參選可能性大的柯文哲、挾“韓流”人氣居高不下的韓國瑜、以及王金平、吳敦義等。如果說,將上述候選人的種種表現可看作是美國因素被動現身於台灣“大選”的話,那麼,美國政界、學界近期就島內一些政治人物、事件的各種表態和動作,則可視為美國對台灣“大選”的主動介入。2月上旬,5位美國參議員聯名呼籲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邀請蔡英文到美國國會演講,隨即遭到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前美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的批評;幾天之後,卜睿哲再在布魯金斯官網發表一公開信,針對島內有人擬推動“獨立公投、正名入聯”提出警告,強調反對台海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仍是美國政策的核心內容,美國對台灣的防衛承諾從來都不是絕對的;緊接著美國在台協會明確表態,“不支持台灣獨立公投”。可以預期的是,日本因素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出現,至少島內相關政治人士的赴日行程將陸續展開。

  2020年台灣“大選”在島內政局混亂、兩岸關係嚴峻、台海局勢複雜、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之下進行,美國、日本介入這次台灣“大選”的力度加大完全可以預期。值得觀察的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美、日在此次選舉中會否明確選邊?日本支持蔡英文完全可以預期。從目前情況看,美國也表現出支持爭取連任的蔡英文的傾向,這是否與美國長期以來奉行的不在台灣選舉中明確選邊站的政策取向相矛盾呢?其實不然。無論基於經驗判斷還是邏輯推論,美國對台灣選舉的取態一直都是以美國的國家利益和戰略利益為基本依歸的。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右翼保守勢力滿血復活,中國隨即被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從經貿、全球戰略乃至地緣政治各個方向上全面強化對華遏制的力度。在此背景下,讓兩岸關係保持適度緊張,而不是走向和平發展,提升台灣棋子在遏制中國戰略中的使用價值,更符合美國當下的政策訴求,而一心對抗大陸、刻意使兩岸關係陷於僵冷的蔡英文則成了島內所有可能的參選人中最符合美國要求的人選。

  對美國而言,蔡英文首先是好用。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更加契合美國右翼保守勢力的對華遏制政策,作為棋子用起來更為順手。蔡英文及其代表的民進黨堅持“台獨”主張,堅決走分裂路線,對抗大陸,不斷地給大陸製造麻煩,主動要求在美國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中扮演角色,完全符合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全面加強對華遏制的美國的戰略需求,是美國當前實施對華遏制戰略的十分理想且極為好用的工具。其次是可控。蔡英文當局領會美國的戰略意圖,服從美國意志,對抗大陸、製造事端,但不過度挑釁、不衝撞底線,不至於出現陳水扁時期挾洋自重、有恃無恐地恣意挑釁致台灣棋子失控,讓美國被動陷入與中國直接衝突、因台灣而使自身利益受損的境地。

  儘管台灣島內不論哪一政治勢力上台都離不開美國的加持,美國無需刻意支持某一特定人選,衹要鎖定可能的勝者施加影響即可,但出於對當下對華政策有更高契合度的考慮,美國也會在台灣大選中有限度地提前對某一政治勢力參選人施加影響力。事實上,2018年底,台灣舉行“九合一”地方選舉時,美國便有所介入,擺明了其支持民進黨的態度。迄今為止,美國對於蔡英文當局相關政策、台美關係的肯定;特朗普政府官員各種涉台言論、支持台灣擴大國際參與等行為;包括卜睿哲在公開信中強調,美國支持“蔡英文領導的政府”等等,所釋放的都是支持蔡英文當局的明確信息。此外,美國此次傾向性、有限度地支持蔡英文,也符合一般情況下美國多傾向爭取連任的一方的一貫作為。

  至於日本,蔡英文當局繼續執政比其他任何參選人勝選更符合其主張“台獨”、不跟大陸往來的政黨在台灣長期執政的期待,所以說支持蔡英文連任應是日本的不二選擇,隨著選戰的升級,日本的相關動作將會陸續展開。不過,蔡英文雖然得到美、日在一定程度上的肯定,但這衹是滿足了選舉的部分條件,特別是得到美國某種程度的肯定,並不意味其他參選人就會被美國否定,並且最終決定選舉結果是台灣選民,美、日態度衹是影響選民投票傾向的一個因素。

  第二,美、日會刻意幫助民進黨打壓國民黨以及其他參選人嗎?期待民進黨長期執政的日本,或許會明裡暗中協助蔡英文,也會有一些親“台獨”的日本右翼人士主動幫忙壓制國民黨參選人,尤其是這個參選人堅持“九二共識”、重視發展兩岸關係。而美國的情況或許不同,尤其是在其他參選人勝選幾率明顯大於蔡英文的情況下,美國更大的可能是順勢而為,主動與之接觸、溝通,以便更早、更有效地施加影響和加以掌握。畢竟對美國而言,任何勝選方都會從各個方面向美國靠攏,區別僅在於是否能更好地服從美國意志、配合美國的台海政策。就目前情況看,各方面的民調結果均顯示,蔡英文本人以及民進黨的支持率處於低位,要在2020年“大選”中守住執政權,民進黨面臨相當大難度。而經過2018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起死回生、氣勢大漲,重返執政的可能性增大。美國也已開始加大對國民黨的關注。2019年2月,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辦座談會,美國在台協會主動派員到場旁聽,瞭解藍營對兩岸關係及對外政策主張。據稱,美國在台協會是首次派員參與此類活動。對此,美在台協會發言人孟雨荷解釋稱,“基於平等的立足點,美國樂於與台灣主要政黨維持良好關係”。

  第三,美國加大影響和規範下一屆台灣當局兩岸政策的力度勢在必行。面對混沌不清的選情,未來一個時期,美國的關切重點,其與說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或是所謂柯文哲及其背後的白色力量誰勝出,不如說是未來的執政當局是否能夠很好地貫徹美國的意志、順從美國的安排、配合美國的行動。因此,美國一方面肯定親美、可控、“兩岸政策具可預測性和不挑釁性”的蔡英文當局;另一方面也會與其他參選者特別是可能勝出者保持接觸與聯繫,對其相關政策提前加以規範,而其中的兩岸政策是最重要的部分。如前所述,在中美博弈加劇、美國全面遏制中國的大背景下,為給中國製造更多麻煩、牽扯中國更多精力,美國台海政策正在從此前維持台海局勢相對穩定,向製造適度緊張、保持一定距離,甚至漸行漸遠的兩岸關係方向偏移。可以預期的是,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很可能會受到美國的側擊和牽制,推進與大陸經濟社會融合、與大陸相向而行、拉近兩岸距離的政策可能會面臨很大壓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美國介入台灣“大選”以及選後對兩岸關係可能產生的重要影響。

  第四,美國提前下手,防止台灣“大選”嚴重脫序,從而引發台海危機,傷及美國利益。台灣社會二元對立,統“獨”問題歷來是“大選”中被大加炒作的議題,“台獨”挑釁活動升級是“大選”期間的常態,選情越激烈,“台獨”挑釁也越多。2004年、2008年台灣“大選”期間都曾出現過民進黨、激進“台獨”勢力進行“台獨”冒險,嚴重升高台海緊張局勢的情形。2020年“大選”將臨,執政不利、支持度低下的蔡英文當局,面對挾“九合一”選舉大勝氣勢捲土重來的國民黨,以及代表白色力量、保持高民意支持度的柯文哲,連任壓力巨大。備感焦慮的激進“台獨”分子迫不急待地推促蔡英文當局加快分裂國家進程,繼2018年底推動的“以台灣名義申請參加國際運動賽事”的“公投”失敗後,又開始鼓動修改“公投法”、推動“獨立公投”、“公民制憲運動”。民進黨內也有人放出向“激獨”靠攏的氣球。台灣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剛剛卸任,就公開表示,“時機已經到了,越來越多的民眾認為台灣需要一部新憲法”。通過升高“台獨”冒險行動以扭轉對民進黨不利選情的行徑,引來了前美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有針對性的意見表達和美在台協會的正式表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美國提前出手,壓制“台獨”冒險行為,避免因台海緊張局勢加劇、失控影響美國的戰略佈局。美國需要台海適度緊張,以使“台灣牌”的使用價值最大化,但台海局勢過於緊張、演化為衝突,將直接損害美國利益。顯而易見,為台灣而與中國發生直接對抗,不僅打亂了美國已有的印太戰略佈局,而且也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台海發生衝突的結果最大可能是讓台灣這顆美國手中用來牽制中國的戰略棋子,變成燃爆點而失去戰略牽制作用。

  有媒體分析認為,美國近期出手是“一石三鳥”,既幫蔡英文化解內外壓力,也壓制可能的“激獨”冒險,並對蔡英文未來行為劃出紅線,以避免台灣“大選”期間台海局勢過度緊張。但是,蔡英文、民進黨以及“激獨”分子是否完全聽命於美國有待觀察,陳水扁當局當年就曾為一黨一己之私,不顧美國警告執意推動“入聯”公投。此次台灣“大選”正值島內外環境異常複雜之際,不能完全排除民進黨、“激獨”勢力為獲取政治力量鋌而走險的可能,對此我們既要有所警惕,又要保持高度的清醒。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4月號,總第256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