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怡凱答中評:美國發動貿易大戰為逼和
http://www.CRNTT.com   2018-06-30 00:27:07


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教授陳怡凱。(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6月30日電(記者 高易伸)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教授陳怡凱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美中貿易大戰之目的在於“逼和”,美國對高核心技術一定想辦法保全,大陸雖從衛星工廠或上下游切入,但過程不會如此順利。當前的產業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不少陸資不會僅透過第三地,而是透過海外多層多地轉進,這才是讓美國最不高興之處。

  陳怡凱,1972年生,台灣高雄人。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學士、美國德瑞索大學財務研究所碩、博士。本月底剛卸下高雄大學高階管理人才培育中心(EMBA)主任一職,陳過去在廈門、越南等地開班授課,與不少大陸及東南亞台商接保持密切關係,很能瞭解台商在大陸及東南亞市場所面臨的挑戰。

  對於美中貿易大戰的觀察,陳怡凱說,過去美國讓中國進入WTO是因為美國還未把大陸視為敵手,但現在大陸可以很驕傲的說“美國已經把大陸當成對手”了。中國讓各國高度警覺,尤其“中國製造2025”更觸動美國長期以來的霸權神經。各國都想保留最具競爭力的核心技術,例如台灣最核心的“半導體”,自然也不希望技術外流。

  對於美中貿易大戰,陳怡凱指出,30、40年前的日本經濟也曾崛起輝煌,當時日本綽號就叫“複製貓(copycat)”,山寨品包山包海,包含了電子類產品、動畫設計、食品包裝等,先模仿後來再更新改良,再創新自創品牌,產品CP值高、更具競爭力,尤其1980年代當日本投資者買下紐約帝國大廈時更是自豪到了極點,然現在日本經濟動能之消退已不復當年。

  陳怡凱向中評社表示,當然大陸的市場腹地跟日本不同,但大陸也有屬於自己的問題,例如城鄉差距過大等,因此美中貿易大戰若真要開打,對彼此都不利,會兩敗俱傷。他相信美中目前還停留在叫戰階段,目的在於為談判取得優勢,彼此也還留有餘地。他研判,美中尚不會撕破臉,畢竟特朗普是一介商人總統,他所重視的關鍵舉世皆知,大陸如何在貿易大戰中盱衡評估也有賴己身國力評估。

  談到台資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發展,陳怡凱以多年跟台商接觸及教學的經驗分享說,大陸市場大,產業思維異於台灣,台商以前多在淺碟型市場運作,注重管理營運成本調節(cost down),但歐美市場重視品牌,當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成世界市場時,確實有很多台商轉型不及慘遭淘汰,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面對當前台商在大陸市場的發展,陳怡凱向中評社表示,台灣2300萬人市場太小,難以發展品牌,中小企業只能朝ODM、OEM等代工方向發展,只能從成本管理下手以爭取利潤。西進台商也面臨相同問題,台商到大陸市場也是做全球知名品牌的代工,在這樣的思維之下,成本管理到了極致就會面臨發展瓶頸,包括面臨產業鏈被取代與競爭等挑戰。

  陳怡凱表示,當前產品趨勢走向兩極化,一種是走耐用度高的高端產品,另一種則朝用過即丟的低端市場。當市場出現這樣的趨勢後,台灣的製造業恰好尷尬地卡在中間,上不了高大尚、又打不過廉價品。特別是中國崛起後特別排斥高污染產業進駐,全力發展高端產業,大陸給台商的各式租稅優惠逐漸到期後,也不再給予台商優惠。當大陸市場工資提高後,台商在失去各項cost down的優勢也只能往內陸或東南亞市場移動。

  陳怡凱評估,當前台灣中小企業已經很難再跨足至大陸市場,除門檻太高之外,大陸也想要品牌跟連鎖企業進駐,包括大陸推動的創新創業與孵化器也都具有龐大戰略思維,現在大陸已經很難看到“小本生意”,大陸年輕人創業每個都朝阿里巴巴主席馬雲看齊,因此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已經相對不如大陸企業。

  陳怡凱補充說,尤其台灣中小企業多以家族企業為主,某些一代創辦人想交給二代,但年輕人不見得想接,尤其台灣多以傳統代工產業為主,工作環境相對辛苦,年輕二代多有自己想法,若不承接往往就面臨結束命運。現在台企在大陸較有競爭力的多是大企業,中小企業生存沒想像中容易,尤其這幾年全部都往東南亞、越南等地走。近年來,越南有不少大陸台商在接洽越南台商,準備轉進越南生產,這股趨勢確實在成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