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與兩岸統一理念的內涵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19-04-29 00:11:03


台灣的前途繋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的福祉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強盛。
  中評社╱題: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與兩岸統一理念的內涵特點 作者:郭偉峰(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

  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完全是在新的時代、新的高度、新的內涵中創新構建的思想體系。如此豐富、縝密、完整、與時俱進的民族復興思想體系,過去是沒有出現在中共領導人系統論述中的。全面把握歷史時間節點,並預判歷史進程的重要時間節點,以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創建歷史偉業,這是習近平哲學思想的生動展示。習近平對兩岸統一的大政方針也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思考以及大量的觀點表述,極大地豐富了統一思想內涵。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內核中,賦有強烈濃厚的國家統一理念,對民族復興與兩岸統一之間的辯證關係論述至為深刻。

  一,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主要內涵與特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幾代中共領導人的理想、目標與追求,但是,歷任領導人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內涵則甚少論及,這與時代進程有關,當然也與個人的思考有關。習近平承擔歷史重任之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論述,提出了大量的新觀點,形成了完整的思想體系。因而,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專家對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的創建有深入的分析與評價: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將近代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後持續發展的民族復興思想推上了高峰。在這關鍵節點上,習近平對民族復興這一重大命題作了迄今最集中最系統最深刻的闡述,且富有新意:首次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簡練地喻作“中國夢”,易於領會,令人憧憬,有感染力;首次明確揭示了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即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首次明確指出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系統闡釋了中國夢的源起及中國人民可歌可泣的奮鬥歷程,中國夢的實現路徑、精神支撐、力量源泉;首次科學闡明了偉大夢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之間的關係;首次明確詮釋中國夢與世界的關係,表示“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不是動蕩;是機遇,不是威脅”;“中國夢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相通”。從歷史長時段來看,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承前啟後的意義和作用十分突出,將近代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後持續發展的民族復興思想推上了一個高峰。①

  從以上分析評論可知,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完全是在新的時代、新的高度、新的內涵中創新構建的思想體系。在此之前,如此豐富、縝密、完整、與時俱進的民族復興思想體系,是沒有出現在中共領導人論述當中的。 

  北京還有專家對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主要內容進行了分析,認為是:1,民族復興內涵論。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由此可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內涵和基本主旨。2,民族復興本質論。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本質內涵,但人民幸福是其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3,民族復興步驟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過程也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具體過程,習近平指出:“我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4,民族復興途徑論。習近平說:“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如何完成這一崇高歷史使命呢?習近平指出,一要“堅持中國道路”,二要“弘揚中國精神”,三要“凝聚中國力量”。②

  可以說,在民族復興的內涵方面,習近平予以了極大的充實與豐富。在民族復興的本質方面,習近平進行了重新的認識、解釋與理解、掌握。而復興步驟與復興途徑,則是習近平的最新創見。 

  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的特點是: 

  1,在理念的繼承中進行理論內涵的創新,構建了完整的思想體系。從綱領到得以實施的具體計劃,從口號到進行哲學思考,從目標到最終結果,這樣的中華民族復興的百年之變、千年之變,沒有創新的思想體系、沒有把握歷史規律的哲學思辨,怎麼有可能實現呢?於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開啟時代與民族復興思想的構建時代,都與習近平進行了歷史的相遇。法國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布萊茲·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反覆論述:“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也就是人因思想而偉大。其實,帕斯卡爾沒有更加深入論述的是,民族可以因為人的思想偉大而更加偉大。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就是中華民族再次偉大起來的思想。這樣的思想,不可能是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落後思想。 

  2,把理想轉入為實踐階段,以求通過具體的實踐實現最終的理想。毛澤東的實踐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衹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認識外界的真理性的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實踐論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科學地解決了幾千年來中國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知行關係問題。毛澤東的重要著作,包括《實踐論》、《矛盾論》等,都是習近平所重視的,要求黨內反復精讀的。因此,民族復興不能永遠掛在嘴頭上,必須推進到實踐階段,實踐的條件已經成熟了。這是習近平的時代勇氣以及真知灼見。 

  3,把思想融入全社會、全民族中去,形成人民的共識、人民的意志。國家意志包括國家行為,上層建築具有高瞻遠矚的能力,而普通民眾不可能有。個人意識和國家意志相一致,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民族步伐的統一,行為的統一,才是必定勝利的保障。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長期以來是中共意志以及國家意志,如何更加完整地形成人民的意志,則需要繼續努力。如何把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都能集中在民族復興的現實進程中,當是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要發揮歷史作用的重點。 

  二,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想的演變與習近平的歷史節點預判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念是在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欺凌中華民族、民族危機日益加重的歷史背景下生成及發展的。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近代的思想精英們苦苦思考應對之策,如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的新國際觀,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新學習觀,洪仁玕倡言“與番人並雄”、“乘此有為之日,奮為中地倡”的新競爭觀,等等。但是囿於近代的中華民族觀念尚未形成,因此民族復興話語並未真正成為當時中國社會思潮。 

  一直等到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民族意識才有了更大的凝聚集結。2016年11月11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肯定指出:孫中山先生為當時中國的積貧積弱痛心疾首,第一個響亮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 

  孫中山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而且還就如何實現“振興中華”提出了他的主張:第一,要“振興中華”,就必須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扶大廈之將傾”,爭取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第二,要“振興中華”,就必須推翻封建專制主義統治,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第三,要“振興中華”,就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實現中國的現代化。但是,因為時代的局限,使得充滿理想的孫中山雖然邁開了步伐,但找不到一條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 

  到了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華,中國的民族復興意識得到刺激,才猛然進入了高漲期,民族復興成為國難時期的社會主要思潮。中華民族復興成為20世紀30至40年代的中國最為響亮的政治口號和社會性話語之一。而中國共產黨是民族意識的倡導者,中華民族意識之所以能夠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空前的重大作用,與中共是民族意識的科學倡導者分不開。抗戰的勝利則是中華民族走向成熟的重要歷史標誌。 

  社會主義中國時期,中華民族意識得到歷史以來的最大凝聚,大多數時間都處在提煉、深化、升華過程中。鞏固中華民族意識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治基礎空前牢固。正如有關理論闡述的那樣:中華民族的概念從提出到不斷地引申和發展,在現今文辭用語中已不再是單一的中國各民族的代稱,而是一個與中國的國家、民族、地域、歷史緊密相連的整體的代稱。比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提到的中華民族就是這個概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中華民族也是這樣一個概念。從愛國主義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一詞已成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徵。從感性意義上來講,應該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等詞語的引申和發展,具有廣泛的涵蓋意義。同時,現代概念上的中華民族,也是廣義上的中國的一個代稱。總而言之,中華民族意識的建設、健全、健康,是近60多年在中共全面悉心培育下才得到真正實現的。 

  十八大以後,習近平不斷提出要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他在十九大報告中又指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就是說,中華民族復興意識需要與復興時代同步發展,互為促進。 

  專家指出,今天,民族復興早已遠離民族屈辱和民族抗爭的歷史語境,轉而以經濟發展和國力增強為現實基礎。其內涵價值早已超越了對輝煌歷史和悠久文化的情感追憶,而是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追求嶄新的境界。其目標也早已超越了爭取民族獨立、實現民族解放的歷史任務,而以實現全面小康,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美麗中國為共同願景。民族復興的理論、制度和道路選擇,歷經中國近現代的曲折進程,已經有了清晰的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賦予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空前的自信。同時,民族復興的階段性時間表也有了確定的描繪: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民族復興話語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內涵日益深刻豐滿,指向具體清晰,實踐科學穩健,在奮進中得到全面升華。③

  通過歷史的脈絡,應該感受得到,從民族意識的覺醒,到民族意識的形成,又到民族意識的轉變,再到民族意識的提升,中國一路走來,坎坷不易。現在到了民族意識創新,並進入了新時代民族意識需著力推動民族復興的時代。習近平及時把握了時代的脈搏。 

  習近平把握歷史節點。歷史節點是一種認知結構,是怎樣從紛繁、外化的各種細節中間,發現結構和規律的一種藝術。習近平談論過歷史節點問題,他說: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上更能勾起人們的回憶和反思。在習近平思想中,特別重視這幾個歷史節點: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具有500多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黨領導人民進行90多年的奮鬥歷史、新中國建設60多年歷史和改革開放30多年歷史。 

  現在,習近平關注的歷史節點,不是過去的,而是未來的。專家指出:從目標維度看,習近平特別強調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就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問題。習近平提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認為實現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最為關注的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強調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④

  全面把握歷史時間節點,並預判歷史進程的重要時間節點,以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創建歷史偉業,這是習近平哲學思想的生動展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