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涉台有“支持”與“籌碼”兩面手法的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8-09-30 00:10:25


 
  2、蔡英文仍在期待美國及國際社會的支持?

  筆者謹以蔡英文在2018年6月25日接受“法新社”(AFP)專訪的內容為例,來說明她在兩岸佈局以及因應中國大陸可能對台灣的作為,是如何在期待美國及國際社會的支持。

  蔡英文在專訪中是有提到“我們的社會確實面臨到很多的挑戰,比如說來自中國的壓力,總統如何在維持國家的尊嚴、維持國家的主權的情況下,能夠維持兩岸和平的狀態,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所在”。

  她同時也說,“我們在過去兩年持續地承受來自中國的壓力,不過近來有很多的事件,這些事件的力道跟強度已經衝擊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台海現狀。不僅台灣人是這樣想,我相信在台灣之外的其他國際社會裡面,很多人都覺得中國在這段時間以來,對台灣做的很多事情,比如說,軍事的演習,或者是說強迫航空公司改變台灣的名稱,還有其他很多的事情,其實給世人的印象很清楚,中國正在試圖改變現狀,也讓我們長久以來兩岸之間的平衡,受到威脅。”

  為了求取來自美國或國際社會更多的注意,蔡英文必須突顯出來自於對岸的“威脅”,所以蔡英文說“在過去兩年,中國越來越具有侵略性”,她除了提到中國大陸“想壓制台灣,不讓民主自由的台灣離中國越來越遠”,也說他們另有區域的意圖,是想展現出來他是一個區域的霸權,企圖把兩岸之間的一些爭執或對抗,擴大到整個東亞區域,剛好掛鈎上美國在這個區域裡的憂心。下面這段話,剛好印證了蔡英文的企圖與傾向:

  我相信,不衹是台灣需要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想區域內或者是整個世界國際社會的很多成員,如果不是現在,就是將來一定會面臨到中國擴充他的影響力,一定會影響到很多國家,將來他們的民主自由還有經濟的自由,這些都會受到影響。所以,除了台灣要強化自己的實力,來面對這個挑戰之外,我們也希望國際社會能夠體認,這是我們大家必須去共同面對的一件事情。我們也希望,在國際社會大家可以一起來行動,表達我們對民主自由的一種重視,來制約中國、來減少或者遏止中國的霸權擴充。

  有關跟美國的關係,蔡英文則特別說“在這幾年,特別感受到美國不論在行政部門、國會或一般的大眾,對台灣的支持是在增加當中,尤其是這兩年來我們看到美國的國會採取了幾項行動,對台灣都是很友善的”。所以“我們會持續地,希望能夠強化跟美國還有很多其他理念相同國家之間的關係”。

  但蔡英文仍有一句關鍵性的話說出:若為了拉近與我們保持距離的朋友,反而疏遠了我們原本的好友,這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這在在說明,在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她選擇了前者。

  四、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會對台灣採取多強有力的支持?

  1、就特朗普對台灣的戰略思考來說,是為特朗普的“美國國家利益”來服務

  特朗普勝選之後,第一位他身邊的幕僚來台訪問並會晤蔡英文的是葉望輝,他也曾經是2016年共和黨黨綱(Republican Platform 2016)起草國家安全部分的共同主席,他把里根時期對台灣的六項保證(Six Assurances)納入黨綱,包括:對台軍售不設定限期;不為台海兩岸做調人;不施加壓力要求兩岸談判;未改變對台灣主權的長期立場;不計畫修改《台灣關係法》;以及對台售武之前不會徵詢北京。

  黨綱中並強調任何關於台灣未來的議題,都要以和平、對話且獲台灣民眾同意的方式解決;如果中國方面違反此原則,美國將依《台灣關係法》協防台灣。同時也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其他國際多邊組織。

  即使不是特朗普的幕僚,像是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沙特(Robert Sutter) 就曾經觀察到,特朗普對台政策的變數比希拉蕊當選更大。他是根據2016年共和黨黨綱表現出的對中強硬、對台支持,顯示出特朗普政府準備改變對台政策的意向。

  但是,曾擔任過陳水扁副手的呂秀蓮則有另一種精闢的見解,值得外界在解讀特朗普對台政策會一面倒支持時的省思。她說:特朗普參選之初,美國共和黨通過對台十分有利的黨綱,並於蔡川熱線後派前副總統錢尼的國安顧問葉望輝來台訪問。但是,葉望輝不等於特朗普,特朗普本人在競選期間從未提過台灣,也鮮少談到民主人權道德等價值理念。他為什麼要對台灣送暖和仗義執言呢?

  這也告訴台灣,沒有特朗普親口說出對台灣的支持,很難斷定未來的特朗普政府一定會對台友好。更何況,在美國不管是共和黨或民主黨的黨綱,過去很少見到它們能全部轉化到未來的政策推動。基本上,美國政黨的黨綱一般來說“聽聽就好”,太嚴肅去看待,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失落。

  但是就特朗普現在對中國大陸、兩岸、及台灣的戰略思考來說,卻轉型到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因為他所有的思考,就衹為特朗普所謂的“美國國家利益”來服務。當拉攏中國大陸可以幫助特朗普所謂的“美國國家利益”時,台灣對特朗普而言:是籌碼效益用盡,甚至都可捨棄;但反過來說,當北京不願因而遷就時,台北就因而受到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的垂青,特別是台灣在兩岸之間仍具籌碼功能之時。

  2、特朗普為了以一中交換其他利益,最後終將把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賣掉

  特朗普在2016年12月11日播出的福斯新聞專訪中曾說,如果中國大陸沒有在貿易或其他問題上讓步,他不知道美國為什麼還要遵循“一個中國”政策。接著他再重提:“除非我們和中國就包括貿易在內的事情達成協議,不然我不知道我們為何必須被一個中國政策束縛。”

  雖然這個“捨棄一中與否”的說法都有個前提:“如果中國大陸沒有在貿易或其他問題上讓步”或“除非我們和中國就包括貿易在內的事情達成協議”,但是一旦球到了中國大陸這一邊,北京如果也是和特朗普一樣,把民族尊嚴與國家國格掛在最前面,並拒絕在貿易或其他問題上向美國讓步,那麼特朗普會是如何走出處理善後的一步,就值得關注。實際上以中國目前對美外交的運作來看,它可以不甩南海裁決書的仲裁,也不配合美國呼籲朝鮮六方會談的建議,在強大的內部民意的壓力下,很有可能就把特朗普這個討價還價的叫買,置於一旁予以冷處理。換過來說,萬一特朗普不能為自己設下台階,那麼不再採取“一個中國”政策立場的美國,將會對兩岸及台灣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顯然是個相當嚴重的強權衡突的問題。

  蔔睿哲還特別提醒特朗普:“一中政策”是美國自己採用並堅持,北京並沒有強求。這個說法過去在台灣比較少聽到,一般人可能比較直覺地感到:如不是北京強追與要求,美國又怎會去遷就一中的問題?現在由擔任過台灣事務的美國前官員說出口,說服力就會強很多。其實美版的“一中政策”就與北京的“一中原則”有很大程度的差別,所以美國在1972年之後就一直奉行不踰。

  另一種是來自賓州Bucknell University in Pennsylvania一位華裔學者Zhiqun Zhu的看法。他說:特朗普在競選時的承諾,包括要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並指控中國操縱貨幣,同時對中國進口的產品要加徵45%關稅。但是大家可能會不太注意到競選言辭與現實之間往往有巨大差距。特朗普在長時間後,他可能會意識到美國的未來仍將牢固地綁到中國,如果沒有中國的合作,他許多國內和外交政策的目標,從國際安全、創造就業機會,將很難實現。

  假設說,特朗普將來必須向現實屈服,他那套不切實際的幻想必須調整,他可能就會“髮夾彎”來作改變,但那時候已經緊隨他的台灣,也可以說彎就彎嗎?恐怕北京屆時已不會允許有空間給它了。

  針對特朗普表示美國不一定要受一中政策之約束,紐約時報引述專家警告,此舉的風險是“美國為了以一中交換其他利益,最後將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賣掉”。

  《紐約時報》也指出,這並不是首次有美國總統對一中政策表示質疑,里根在競選期間,曾大力抨擊美國與台灣斷交,並邀台灣代表團參加他的就職典禮。但1982年里根就任後,仍得遵循1979年的《中美建交公報》,甚至還簽訂《八一七公報》,後者影響對台軍售甚巨,可說是前車之鑒。這是台灣在討好美國之時,沒得到應有的回饋不說,結果連本來沒有失去的,也一併被丟悼,這正是所謂的“兩頭皆空”的最佳例子。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9月號,總第24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