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多重思維視角下的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10 00:14:00


實現“兩岸一家親”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發展的目標。
  中評社╱題:多重思維視角下的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 作者:沈惠平(廈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正處在承前啟後的關鍵時刻,不僅要不斷鞏固已有的和平發展成果、穩步推進和平發展的進程,更需要不斷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以實現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本文擬從價值取向、關鍵角色以及現實路徑三個思維角度來探討如何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以求教於大家。

  以人為本: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價值取向

  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雙方民眾的主流民意,但它依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未來的兩岸關係依然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為確保兩岸關係能夠持續和平發展,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一再強調涉台工作要抓住“以人為本”這個主軸,繼續貫徹為民謀利的基本理念,真心誠意理解、信賴、關心台灣同胞,滿腔熱情為台灣同胞辦好事、辦實事,千方百計為台灣同胞排憂解難,切實保護台灣同胞的權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客觀理性面對兩岸關係的歷史與現實,設身處地考慮台灣同胞的心態和感受,真情顯露對同胞的理解與關愛,追求的是同胞間感情的融洽和心靈的契合,體現了對台工作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感召力,也為新形勢下我們做台灣人民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①由此可見,在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中,應把“以人為本”作為其價值取向貫徹始終。

  首先,以人為本,為民謀利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實踐已經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理念,堅持不斷增進兩岸民眾的利益福祉,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根本宗旨。換言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目的是為兩岸民眾謀福祉,它已為雙方民眾帶來了豐碩成果,雙方在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過程中,應為兩岸民眾創造更多的福祉。這要求兩岸雙方應當超越一時無解的政治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困擾,將目光集中在如何深化兩岸交流與合作,如何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讓兩岸民眾在合作中實現雙贏。尤其要設身處地地從台灣民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千方百計地照顧和維護台灣民眾的切身利益。習總書記的歷次涉台重要講話,均展現出“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執政理念,體現了真誠為台胞謀福祉的誠意和善意,也表明祖國大陸更加重視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惠及台灣基層民眾,廣泛團結台灣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

  其次,以人為本,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核心。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更多地體現以人為本,爭取民意支持,實現兩岸民眾之間心靈相通、相映、彼此契合,這是近年來大陸涉台工作一向堅持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同胞命運與共,彼此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兩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差異、增進理解,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兩岸同胞要加強文化交流,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建設共同精神家園,實現心靈契合。”②習總書記強調這一點,是在“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對台理念。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不僅要有經濟利益共用作為物質基礎,更要通過兩岸更廣泛、更深層次的溝通交流,拉近兩岸同胞之間的心理距離。換言之,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需要更多條件,除了經濟利益與政治體制以外,還包含了身份認同、價值觀念能否契合、交往過程中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等多重因素。

  最後,以人為本,實現“兩岸一家親”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目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提出是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兩岸人民的切身利益出發的,亦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以民族長遠利益為目標。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積極宣導“兩岸一家人”的理念,將實現“兩岸一家親”作為開展對台工作、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基本理念和目標。當前儘管兩岸之間還面臨著許多結構性分歧和矛盾,但兩岸的命運畢竟是一體的,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因此,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鴻溝不能跨越。簡言之,秉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以同理心、同情心和包容心來處理兩岸關係,以最大的誠意、善意、耐心做好溝通和交流工作,讓雙方民眾真正感受到他們確實是命運與共的一家人,這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目標,也必將為國家統一的歷史進程累積更為深厚的民意基礎和社會條件。 

  綜上所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提出,抓住了兩岸民心,符合兩岸關係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成為兩岸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因此,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系、共同責任所在。當前,在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過程中,應使兩岸交流合作向“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戶和青年)傾斜,使更多台灣基層民眾都能夠從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中受益,從而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支持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這對兩岸關係而言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簡言之,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宗旨就是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最終是為了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社會資本: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關鍵角色

  一般認為,社會資本是指個體或團體之間的關聯——社會網絡、互惠性規範和由此產生的信任,是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位置給他們帶來的無形資源,且這種資源一旦被行動者擁有和利用,便能夠創造現實價值,有助於行動者目標的實現。儘管目前學術界對於社會資本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大多數學者都認為,“信任”是社會資本的基礎,是社會資本最重要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就兩岸關係而言,社會資本是在兩岸民間交流交往過程中形成的有機聯繫之紐帶,如信任、規範及網絡等,它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始終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首先,以兩岸互信為基礎的社會資本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基本條件。目前兩岸之間的基本信任關係尚未堅實地建立起來,原因固然有兩岸公權力之間在兩岸高階政治議題上的巨大分歧導致的互相不信任,但社會資本的稀缺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有鑑於此,兩岸公權力部門應充分重視社會資本在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中的角色功能,不應對兩岸民間、社團交流做太多尤其是制度方面的限制,遏制兩岸民眾的創造性和積極性。“雙方可以考慮在兩岸事務層面對公權力的活動領域進行主動的戰略收縮,讓兩岸民間社會的力量走到前台,發揮民間社會內在的創造力和自我約束力,處理目前公權力部門尚不便直接治理或難以直接治理的民間事務,以免出現因公權力不及造成的真空和失序。”③通過鼓勵、支持和促進兩岸民間的交流交往,有助於奠定善意和互信的基礎,使兩岸民眾從相互認識進入相互理解,從相互理解到相互認同,以此增進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簡言之,要保持壯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要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以兩岸互信為基礎的社會資本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其次,兩岸間社會關係網絡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關鍵力量。社會資本一個不可替代的功用在於“創立一個良好的外部軟環境或主體間的融合劑、凝聚力和主體自身的精神體認與認同,它表現在主體間的公共精神領域和他人與自我間的個體精神領域,它旨在……真正實現信息共享、信念認同和相互信任的合理化的社會關係和交往活動”。④在兩岸民間長期的交流交往過程中,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兩岸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新聞媒體交流交往,以及兩岸民眾之間的探親訪友、觀光旅遊等人際交往活動形成兩岸間社會關係網絡,它提供了兩岸民眾溝通與交流的橋樑與紐帶,這意味著雙方獲取信息的通道較為暢通,更聚焦民眾心聲,有助於促進兩岸的合作與信任,從而更容易被兩岸民眾認同、理解和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資本體現在兩岸多元主體的社會網絡和交往規範中,較高程度的合作意識、信任感、互惠精神和參與度,能夠消除不合理的外部成本,降低兩岸社會互動的交易成本,並彌合因政治對立所造成的社會裂痕,使兩岸關係良性發展。”⑤易言之,兩岸間社會關係網絡對增進兩岸的合作、理解與互信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關鍵力量。“兩岸民間和社會層面的雙向交流,填補了兩岸關係的許多空白,一股強大的民間社會力量正在成長,一個越來越緊密的兩岸民間社會正在形成中,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超穩定力量。”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