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智鵬:回首沙士 港人不可磨滅的集體記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7-20 00:57:55


嶺南大學劉智鵬博士(左)與廣華醫院徐頌勤醫生(右)在香港書展“本地文化歷史”講座上(中評社黃博寧攝)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記者 黃博寧)昨日香港書展進入第三天,書展營業時間從早上10點持續到午夜12點,從灣仔地鐵站到會展中心一路人潮汹湧,隨處可見拖著箱子準備“大淘”一番的書迷。書展之外,香港本地文化系列講座陸續展開。昨日下午,香港嶺南大學華南及香港歷史研究所主任劉智鵬與廣華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徐頌勤攜新書《危情百日:沙士中的廣華》來到“沙士十年”講座。參與講座的有嶺南大學參與新書寫作的學生,來香港參加書展的內地人士及對非典有切身體會的市民。

  劉智鵬表示,對於香港人來說,“非典”同“中英談判”、“香港回歸”、“金融風暴”一樣,是港人不可缺少的集體記憶。但後者都有詳細的文獻資料留存下來,而“非典”出於特殊性,至今十年過去,仍未有系統文獻整理出世。據統計,十年前的非典奪去了香港299人的生命,近2000人感染。整個城市都被牽動。雖然“非典”早已過去,但市民養成的諸如“戴口罩”、“消毒液洗手”等習慣則沉澱在日常生活當中。

  劉志鵬介紹,其實最開始並沒有想用“口述歷史”的方式來記錄非典。作為歷史學家,他希望以最嚴謹的方式記錄歷史。但非典不同於其他事件,專業性強,著手聯繫醫院找資料時,有的已經銷毀。劉志鵬介紹,這種情況下,只能找人口述。雖然一般口述對象都是年紀很大的人士。但劉智鵬覺得,還是要在人“記憶比較清楚”的時候做記載的事。具體執行時,有的醫護人員出於當年的慘痛記憶,不願提及。最終劉智鵬與東華三院之一的廣華醫院合作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