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顏鴻森語中評:兩岸學生差別在上進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7 00:46:42


顏鴻森認為,技術可以後天訓練,但產業發展的重點還是在人的本質。(中評社彭媁琳攝)
  中評社台北2月27日電(記者 彭媁琳)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顏鴻森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兩岸學生在本質和基礎上差不多,但是差別在有沒有向上努力的心,而這跟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顏鴻森30多年來致力於推動產學合作,自己就參與過經國號戰機、機車、自行車等各式各樣產品的工業基礎機構研發,對產學合作的方式有深度了解,他希望台灣未來能夠發揮自己獨有的特色,創造更大產業價值。

  顏鴻森1951年生,曾任成功大學副校長、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今年元月接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分管協調“行政院”科技會報。

  顏鴻森大學二年級時開始鑽研工業機構設計,研究機械為什麼可以運作,1980年獲得普渡大學博士後,回台進入成功大學機械系任教。當時,台灣經濟有大幅躍進,也逐漸轉往高科技產業發展,研究基礎工業技術的人才越來越少,反而讓顏鴻森的所學所長受到企業重視,被延攬進入企業中協助研發,成為台灣第一批進行產學合作的學者。

  顏鴻森回台後,除了平時在台南成功大學教書外,每個禮拜要搭飛機到台北,去位在內湖的三陽機車當顧問,研發機車的懸吊系統。同時,還要抽出半天的時間,搭車到台中水湳機場,參加經國號戰機的機構工程研發工作。

  後來,顏鴻森不僅被美國通用汽車聘為資深研發工程師,也被台灣的自行車、輪胎等各式各樣的公司,聘為研發顧問,這些經歷成為他寫機構學教科書的重要案例。而顏鴻森寫的“機構學”,2014年被大陸出版社翻為簡體字版,今年也要出版英文版,堪稱是機構學聖經。

  顏鴻森說:“這些企業面臨的研發問題,可以交給研究生來做,延伸出學術論文,這樣產學合作就可以一舉數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