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九大的歷史性意義與中共對台政策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8-02-15 00:20:51


中共十九大清楚表明,中國的和平統一不可阻擋。
  中評社╱題:十九大的歷史性意義與中共對台政策框架 作者:楊開煌(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授

  十九大對世界的意義,將一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對中國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僅是中國的願景或希望,而是“頂層設計"。因為它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基礎,同時在前進的征途上,我們也石到了道路,石到了階段性目標,石到了邁向現代化強國的決心、意古和能力。它不再是“摸著石子過河",也不是按圖索驥,而是按圖施工。在此目標之下,對台工作的方向就是主動扯動國家的“和平统一”。主動统一的工作分為建設性工作和清除妨害统一的工作。

  一、意義非凡的十九大

  十九大毫無疑問是2017年世界歷史上的大事,它之所以重要不再僅僅因為中國大陸是一個大國和富國,而是因為這五年總書記習近平改變了中國共產黨,這五年中國共產黨蛻變了中國,這五年中國推動了世界,因此,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只是一個黨的代表大會吸引了全球130多個國家、逾三千名記者前來進行報道,而習近平的三萬多字的報告也沒有令他們失望,如果他們瞭解中國,他們會從習近平的報告中,聽到中國的聲音、聽到世界的聲音、聽到時代的聲音。

  從中國發出的聲音是中國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衝突和動盪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這樣的中國已經不是備受欺侮的中國,不是尋找民族復興之道的中國,也不是以廉價勞動力為外國資本家加工的中國,而是在“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的中國。這裡我們看到的中國,這個國家和民族並沒有因為近代的屈辱,而尋思報復,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探索和堅持重新站回世界的舞台的國家,以自身的努力獲得的成就來洗刷恥辱,而不是以破壞、以打敗對手來洗刷恥辱。

  對世界中國發出的聲音是中國將以濟弱扶傾的價值,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作為,以“一帶一路”的構想,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和平的世界,因為中國人深知“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中國人打算用貢獻來提升自己,所以世界必然將從中國得實惠。

  對時代而言中國發出的聲音是未來的發展將是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觀念的世界,其中的“創新”、“協調”是未來的經濟規律,而“綠色”是自然規律,“開放”、“共享”則是社會規律。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必須共同居住在此一地球之上,所以人類原本就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然“私”有使我們忽視了“共同體”的重要性,所以中國從“利益共同體”為起點,逐步讓人類重新體認到人類是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從而推動構建人類的“命運共同體”。由是觀之,習近平將中國傳統的“天下為公”、“天下一家”的胸懷,注入時代知識,鑄就未來的需求。

  當然西方人可以不服,可以堅持他們自已的國家利益,堅持自己的“普世”觀,然而中國向前邁進,世界向前發展,未來不斷變化,目前的西方十分相似晚清的中國,一方面覺察到快速全面的變革,迎面而來,另一方面既得的利益仍未枯竭,因此,西方陷入價值典範革命時期,他們在討論、抗拒;而中國反而像是彎道超車,從中國文化的傳統中尋找其未來性,直接引領中國人民迎向新的可能,如果中國成功了,那十九大對世界的意義,將一如十一屆三中全會對中國的意義。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的頂層設計

  習近平的報告公佈後,香港的鳳凰網直接下了“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十九大報告”的大標題。為什麼是新時代?因為習總書記提出了今後三十年中國發展的頂層設計,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比2004年中國大陸學者在博鰲論壇提出“和平崛起”,都被修正為“和平發展”的韜光養晦時代,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僅是中國的願景或希望,而是“頂層設計”。因為它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基礎,同時在前進的征途上,我們也看到了道路,看到了階段性目標,看到了邁向現代化強國的決心、意志和能力。它不再是“摸著石子過河”,也不是按圖索驥,而是按圖施工。此一頂層設計包括了以下的規劃。

  第一是中國特色:這裡就包括了以中國文化為依據,以中國國情為基礎。

  中國文化是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身份名片,是一切發展的起點和歸宿,中國人只能以自己的文化為起點,否則將一事無成,然而最終我們的所作所為又將增減、損益自己的文化。

  中國國情是我們行動的基礎,不理解自己所身處的社會,我們的行動不會有感召力,越是感知自己所處社會的需要,越能準確測知自己社會的脈動,就越能喚起人心,風行草偃。

  上述的基礎就確定了一個國家只能借鏡他人、他國、他民族,無法照搬照套,移植外來的制度、價值,從中國近代奮鬥的歷史來看,照搬照套沒有成功的例證,清末的立憲,民初的共和,中共的蘇聯模式都是明證。

  第二是社會主義:這裡有兩個層面,一是方法層面,一是實踐層面;從方法層面看,馬列主義提供的辯證地分析、認識、瞭解和解決事物、社會和歷史的方法,是中國人所欠缺的,而馬列主義在分析人類社會,認識人類歷史的規律,特別是瞭解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在發達的資本主義時代、帝國主義時代、霸權主義時代所造成的問題和弊端,並提出“科學”的解決之道,馬列主義的解答有其知識典範、時代認知以及社會存在的局限,然而其方法則相對有其超越性和超時性,中共建政之後的執政之路上,可以不斷自我糾偏,不斷自我革新,應該說得利於全黨的唯物辯證的方法論、認識論的教育。

  實踐層面看,中共一本初心地追求中國的現代化,此一現代化在路徑上不同於西方社會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模式,以改革開放之後的實踐歷程來看,可以粗略地歸納為以下四點:第一是追求集體主義和個體主義的利益平衡為驅動力,這是不同於資本主義純粹以私人利益為動力的出發點。所以在鄧小平的一部分先富起來之後,習近平提出了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深化改革的新動力。第二是混合公有財產制和私有財產制的兩種制度的均衡和發展,習近平說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另一方面又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又不同於資本主義完全排斥公有制、國有企業,主張私有制至上的財產觀。第三是政府管理和市場調節兩隻手都要硬:習近平說:“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如此才能“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科學發展之路;這是社會主義發展本質上不同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邏輯。第四是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的融合發展:中共信奉的馬列主義原本就是國際主義而非氏族主義的,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的最後也是呼籲:“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這和中國人的天下觀是可以相通的,因此社會主義的發展觀不是一家一戶的小確幸,不是“個人自掃門前雪”的升平世,而是世界大同,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太平世。而資本主義的發展則是國家優先、自己優先,比較沒有利他的思考;習近平倡議約“一帶一路”的指導思想和精神境界也都是以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的融合發展為前提,所以中國的發展不是“以鄰為壑”,習近平說“‘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唱,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奏。”中國人比其他各民族、各國家都更早理解到“共同體”的意義。

  總之,社會主義的發展是以往人類所沒有思考過,經歷過的發展模式,然而這一套的思考模式和想法,卻很適合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因而融入得特別快也特別順,自然而然地指導了中國發展之後所應發展的方向。

  第三是現代化:中國如果不照搬西方的制度,那麼中國所追求的現代化在物質層面,在社會主義的指引下,引發出的社會不適應和社會的矛盾將如何化解,以邁向更加全面的現代化道路,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那麼什麼是“人民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呢?應有兩部分:一是“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二是“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①其實這兩類矛盾最後都可以歸結到“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有人稱之為“習近平的第五個現代化”,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②總之,大陸主要矛盾的化解,主要關鍵在於治理的現代化。

  第四是強國:習近平所要的強國是什麼樣的“強國”呢?有人說所謂“現代化強國”,主要是經濟性的,潛台詞是,到了2050年中國的總􀀁經濟力將超過美國;除了經濟力,國際影響力也是領先全世界的,潛台詞是,到了2050年,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將超過美國。③然而個人以為,如果我們按照上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來理解,經濟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超過美國,對習近平而言似乎志向太小了。中國一再聲明她不和美國爭霸,而且永遠不爭霸。這個話不是隨便說說而己。而是中國人深知霸主是責任大於權利,而且不可能長久,只有共享才能持久。所以中國“強國夢”簡言之,就是兩大目標,對中國自身而言是國家的完全統一;對中國的國際地位而言就是平等地參與未來規則的制訂。在習的講話中多次出現國家的完全統一與民族復興的相關性如“完全統一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等。大陸學者也多次強調世界上沒有一個領土未能完全統一的強權,因此,強國的對內意義必定是國家完全統一。從國際而言,中國之“強”肯定有硬實力的部分,但不以此為強,只以此自保。中國深知平等地參與未來規則的制訂,才能完整地保障自己和世界的利益,掌握規則、解釋規則,不受欺侮就是強國,中國不會做號令天下的霸主,當然也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號令中國。中國與其他國家,以尊重、溝通、談判來化解歧見,消彌紛爭,就是強國。

  由以上的解讀來看,十九大之後,中共處理兩岸關係也必須是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頂層設計之下來分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