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關係近中期發展及台灣問題的解決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8-02-16 00:17:18


兩岸關係如果不能相互支撐,必然有剝落的部分。
  中評社╱題:兩岸關係近中期發展及台灣問題的解決前景 作者:朱中博(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可以從十九大報告中發現,當前及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兩岸關係的“時代主題”依然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和平發展。然而,對台工作主要矛盾已轉化為如何打擊“台獨”勢力的“軟突擊”,重點攻關方向則從“三通”轉向“通心”,其抓手之一是“通待遇”。前瞻下一個30年,民族復興大局的推動實現,將導致中美實力對比與兩岸實力對比進一步導向有利於祖國統一的深刻質變,意味著大陸反獨促統工作進入最後關鍵階段。台灣的主流民意也可能在“台灣主體意識”與“兩岸一家親意識”交融下,趨向白色化。在上述基礎上,兩岸將攜手創造新的和平統一進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導論:大小局之辨

  兩岸關係服從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保持台海局勢總體穩定,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為維護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做出積極貢獻,①是對台工作的具體任務要求。

  因此,對台工作是相對的小局,民族復興是必然的大局。這兩個局,一小一大,既前後從屬,又相互影響,不可分割。從這個意義上說,從十九大報告研判今後大陸對台政策,既要從報告涉台內容本身著眼;又要跳出涉台內容。正如汪毅夫先生指出的,十九大報告雖然有三個部分專論對台工作,但整個報告都與台灣密切相關。②

  本文將結合十九大報告涉台內容與報告全文,來分析今後大陸對台工作的若干重要議題。在此基礎上,對下個30年兩岸關係嘗試作戰略性思考和前瞻。

  二、大陸今後對台工作的若干重要議題

  十九大報告明確回答了幾個重大議題,即兩岸關係面臨的“時代主題”或“階段性主題”是否發生根本改變;兩岸關係在新時期有什麼新特點;今後對台工作的重點攻關方向將是什麼。

  (一)兩岸關係面臨的“時代主題”或“階段性主題”是否根本改變

  歷史使命同基本國情之間的矛盾,決定了兩岸關係的“時代主題”或“階段性主題”依然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的和平發展。

  2016年5月民進黨蔡英文在台灣地區執政以來,拋棄“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致使兩岸政治關係陷入僵局,各領域交流合作受到嚴重衝擊,兩岸關係面臨日趨複雜嚴峻的形勢。③在此背景下,大陸社會出現一股對台“武統”的強大聲音。台灣內部以及西方媒體也紛紛炒作大陸“武力犯台”新聞,甚至拋出時間表,借此渲染“中國大陸威脅論”。巧合的是,各方認為台灣問題解決的時間,大多指向2021年前後。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的時間點,也是美國戰略界認為解放軍“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2/AD)戰力實現重大提升的時間點。這些輿論均涉及兩岸關係“時代主題”或“階段性主題”是否發生改變的問題。

  自1979年大陸提出“和平統一”主張以來,兩岸關係的“時代主題”或“階段性主題”基本就進入和平發展的時期。即使風雲變幻,兩岸關係起伏動盪,也沒有改變這一主題。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成為通向祖國統一的必由階段,也成為大陸對台一貫的政策。

  當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同大陸基本國情之間的矛盾,決定了兩岸關係的“時代主題”依然是和平發展。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黨的歷史使命,而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則是民族復興使命的要義。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未變。十九大報告還指出,大陸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認為,這沒有改變大陸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因此,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生命線”,繼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十九大報告論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也明確指出,今後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指出,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具體到對台工作上,“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報告宣示的對台工作的根本目標,也是未來的三大歷史任務之一。但這個目標的實現同樣要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而且要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大局服務。

  從當下看,兩岸關係的特殊性、複雜性、艱巨性、長期性等四個特徵並未發生改變,大陸的發展進步階段也尚未達到一鼓作氣、順勢解決這四個特性,從而順勢解決台灣問題的階段。④因此,十九大報告指出,今後仍然要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的前提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文化往來,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反對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這充分體現了大陸的戰略理性與戰略耐心,顯示對台工作仍然要服從於發展、服務於民族復興的大局。

  但需注意的是,十九大報告也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這是對大陸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重大判斷。它意味著,大陸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換言之,快速崛起給了大陸更強大的能力、信心和定力,來確保台海形勢的發展不會脫離推進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既定軌道,確保兩岸關係經由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的現實邏輯和歷史潮流不會因島內“台獨”勢力與國際因素的干擾而生變。

  綜上,兩岸關係的“時代主題”依然是和平發展。對台工作要進一步服務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也是對台工作的最大邏輯關係,即台灣問題這個小局服從於民族復興的大局。

  (二)兩岸關係在十九大後的新特點是什麼

  大陸反獨促統與“台獨”反統促獨二者之間的矛盾與較量將更複雜、激烈,但大陸牢牢掌握主導權、主動權的態勢將更明顯。“台獨”勢力只能在島內搞重點“柔性”突破、突擊,在國際空間上搞戰線收縮、局部突破,其抱定的宗旨是“台獨功成不必在我”,目的是“以拖待變”,為“台獨”實現持續創造條件。

  自1995年台海危機以來,大陸反獨促統與“台獨”反統促獨二者之間的矛盾與路線較量曾十分激烈,呈現公開對峙、明白叫陣的態勢。其結果是“台獨”勢力遭島內外反“台獨”力量在多個陣線聯合重擊,“硬台獨”被證明是走不通的邪路、死路,台灣的“國際空間”更是日見壓縮。這也導致“台獨”勢力尋求策略轉換。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主流“台獨”勢力放棄“法理台獨”的硬性、冒進路線,轉走隱蔽、柔性的“漸進式台獨”路線。其特點是標榜所謂“善意”,以模糊語言規避“一中原則”,宣稱“維持現狀”。其身段柔軟,手法隱蔽,減少涉外挑釁,注重內部文化、教育、心靈“台獨”操作,容易讓島內外(特別是國際社會)對其“台獨”活動產生麻痹大意甚至同情心理,故而欺騙性更強、長期危害性更甚。

  在此形勢下,大陸反獨促統與“台獨”反統促獨二者之間的矛盾與較量呈現新特點。過去那種公開對峙、明白叫陣的態勢,更趨向間接、長線對陣,雙方在各領域的較量仍異常激烈,但不再完全撕破臉皮,而是留下某些彈性空間,且帶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套路特點。其結果是“台獨”勢力“冷處理”兩岸關係,利用其在島內全面執政的優勢,為其脫離大陸、追殺國民黨、“去中國化”、推動“漸進式台獨”營造有利的台海環境,並不無斬獲。但另一方面,兩岸交流30周年形成的經濟文化社會大交流的局面繼續固化,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難逆,“台獨”勢力只能瞄準文化、歷史、教育、“中華民國”政治象徵符號等“軟性”層面開刀,且因為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而付出了重大政治、“國際空間”代價,也影響到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

  與此同時,大陸在兩岸關係塑造上的主動性、主導性特徵更鮮明,對台和平統一工作原則更堅定,手段更多元,策略更靈活,更注重精耕細作,以尋求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為階段性方向,在島內吸引力更深入,“漸進式統一”的步伐更穩健。也因此,大陸可以“苦的更苦,甜的更甜”,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六個任何”與台灣同胞“分享機遇”、“同等待遇”等,無疑都是大陸主動性、主導性以及意志、決心、定力和信心更強的體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