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查道炯:美國貿易干預措施背後是憂慮性思潮
http://www.CRNTT.com   2018-04-03 00:23:13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查道炯。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記者 張心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查道炯日前在“中美貿易、投資與技術戰”研討會上指出,貿易糾紛是以“事”謀“勢”,美國發起貿易干預措施,背後有一種憂慮性思潮在支撐。應對這種思潮,必須邀請對方“相向而行”,若是以兩國處於“修昔底德陷阱”之類的“大格局”而輕視分歧,則不智。 

  “看這次中美貿易糾紛,有一個很容易找到的歷史先例。”查道炯談到,1980年代初期,日本是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聚焦的商品有鋼鐵、機器工具、半導體、汽車、整車等,美國運用的手段和對中國一樣,要求日本增加進口、設置單品出口量上限、自動出口限制等。當時美國之所以要“敲打”日本,是因為整個美國社會都認為美國的國際地位受到了挑戰。

  查道炯表示,中美主流地緣經濟思維存在差距。首先,美國精英普遍認為,美國為中國的經濟成功提供了條件,比如二戰後美國在東北亞、南海-印度洋-中東駐軍,為進出口中國港口的商船提供了安全保障;再比如,沒有美國的同意,中國無法加入WTO,可中國只是有選擇地利用了WTO。

  此外,長期以來,中國和美國在地區和全球關係的本質是“和而不同”的。中國認為不要干涉內政,美國則認為,針對一個貿易夥伴的國內經濟和政治安排提出要求,是負責任的做法。美國實際上是要把國內的政治經濟體制和貿易掛鈎,而中方認為兩者之間有區別,不應該影響到市場之間的正常貿易往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