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熊玠:中國模式不是“歷史的終結”
http://www.CRNTT.com   2019-08-14 00:16:21


熊玠教授解讀中國模式(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記者 張爽)美國著名華人學者、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熊玠日前在國觀智庫主辦“國觀時局講堂”上表示,西方人認為中國模式可能是“歷史的終結”,因為中國能夠把兩個完全相反的東西放在一起,一個是社會主義,一個是市場經濟,產生了1+1大於2的效果。中國在三十年之內,經濟翻了十翻,這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讓想維持自己霸權的美國感到害怕。但中國模式背後有深刻的中國陰陽哲學的淵源,並不是其他國家能夠效仿學習的。

   熊玠指出,美國製造“中國威脅論”不是從特朗普時期開始的,在奧巴馬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奧巴馬時期時任國務卿希拉里製造了“亞洲主軸”的政策,拉攏印度、日本包圍中國。2010年希拉里參加東盟峰會時,鼓勵域內國家就南海問題與中國對抗。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在南海的衝突都是在2010年之後爆發的。

   熊玠說,除了“亞洲主軸”,美國當時還製造了一個理論,就是“中國威脅論”。這一理論認為,因為中國的威脅,其他國家都應該跟美國團結起來,對付中國。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學者都相信“中國威脅論”,因為在西方國際關係歷史上有實例證明,凡是崛起的國家,一定是侵略者,比如作為崛起國的英國、法國、日本、蘇聯等。

  但熊玠指出,上述崛起後侵略別國的國家都是第一次崛起,中國並不是第一次崛起。中國在唐朝開元盛世時期前後,有一千多年的時間,GDP是全世界最大的,比歐洲國家加起來都大。

  熊玠指出,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是第二次崛起,稱作“復興”,與之前的崛起國不一樣:

  第一,中國第一次崛起時,有十個鄰國,它們的歷史都沒有記載曾經被中國侵略過;

  第二,《聯合國憲章》中有一條是“成員國之間的糾紛一定要和平解決,以致於和平、穩定與正義不至於受損”,其中“正義”是中國政府加進去的。中國在近代以來的150年學到的教訓就是不能以大欺小,而且中國文化中有“以大事小”的理念,“我們要對中國歷史文化再認識,再認識就會對中國有信心。有信心就不會有暴發戶的心態,就不會自我膨脹、自我誇大。”

  熊玠表示,中國威脅論還與“歷史終結”的觀點有關。蘇聯解體之後,美籍日裔學者福山寫了一本書《歷史終結》,認為以蘇聯為代表的發展方式都沒有希望了,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在向西方的民主、資本主義學習,人類政治歷史發展就到達終點。但是25年之後,也就是1989年,福山認為自己當初寫得過火了,“他認為還有一條路,就是中國模式。當然他沒有直講,他只講到西方民主制度被既得利益者綁架了,實際上是因為他看到了中國模式。”

  熊玠說,西方人認為中國模式可能是“歷史的終結”,不是西方的歷史終結,而是中國能夠把兩個完全相反的東西放在一起,一個是社會主義,一個是市場經濟,產生了1+1大於2的效果。“中國在三十年之內,經濟翻了十翻。這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讓想維持自己霸權的美國感到害怕。”

  熊玠對中國文化和西方歷史文化進行綜合比較,得出結論:中國模式不是其他國家能夠學習的。“中國模式是把兩個相反的東西放在一起合作,西方的哲學祖師爺蘇格拉底最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兩個相反的制度是不能放在一起工作的。世界上受西方影響的國家很多,甚至沒有受西方影響的國家也不會學習中國模式。”

  熊玠認為,中國能把兩個相反的東西放在一起,是因為中國哲學有陰陽之說,陰陽是相反的,可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陰陽能合作。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文化有這個哲學,甚至西方還有反對的觀點。

  國觀智庫成立於2013年5月,是國內最知名的獨立智庫之一。國觀智庫堅持“行知·致遠”的發展理念,將研究領域聚焦於一帶一路與境外投資、海洋戰略與藍色經濟、邊疆治理與全球反恐。堅持“應用研究為導向、信息研究為基礎”的研究思路,組建起一支上百人的研究隊伍,包括知名學者、政府官員、資深記者及企業領袖。國觀智庫通過獨立報告、政府專報、媒體內參等形式為中國決策層建言獻策,並多次承接外交部、發改委、自然資源部(原國家海洋局)等眾多決策部門的戰略研究任務,研究成果得到決策層的肯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