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馬陸亭:高教70年在服務國家建設中轉型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19-09-30 17:01:08


  中評社北京9月30日電/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推動高校發展有三類宏觀上既一以貫之、又與時俱進的政策方向:一是高校的重點建設,從重點高校、“211”“985”工程到“雙一流”建設,逐步建構起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二是高校的門類調整,通過新中國成立初的院系調整、世紀之交的綜合化改革、研究生專業學位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等,建構起我國高等教育的類別結構;三是高校的布局優化,從計劃經濟時期按大區設置高等學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省域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及國家對口支援政策的實施等,逐步完善起高等教育的空間布局。70年來,高等教育規模得到了快速有序發展、水平得以有效提升、辦學形式逐步走向多樣化,取得的輝煌成就舉世矚目,而這一切都是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取得的,離不開教育投入和制度的有力保障。

  本文以這三大政策方向為主線,結合相應的體制機制改革,根據當時的工作重點,對高等教育全面適應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光輝歷程進行回顧。

  新中國成立後高等教育迅速滿足了國家經濟恢復發展和工業體系建設的要求

  建成獨立而完整的工業體系,使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是新中國前20多年取得的偉大歷史性成就,也是新中國開創者心中最初的夢想。舊中國留給共產黨的就是一個爛攤子,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人均壽命35歲、人均國民收入27美元、文盲率高達80%以上,而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國。在那個時代,工業化就意味著現代化,高等教育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

  1949年末,我國大陸的高校只有205所,在校大學生約11.7萬人,高等教育雖然規模很小,但體系混亂、科系龐雜、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迅速適應日益增長的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高等教育發展必須抓住重點,以帶動全局、支撐國家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