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士存: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南海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20-10-25 00:11:19


吳士存(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海涵)10月22日,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在首屆“海洋合作與治理論壇”吹風會上表示,海洋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和資源寶庫,開展全球性和區域性的海洋治理與合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全人類共同事業。我們希望“海洋治理與合作論壇能夠為促進這一事業做出有益的貢獻。

  由中國南海研究院、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及中美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海洋合作與治理論壇”,將於11月5日-6日舉行。論壇將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海口設立主會場,並通過網絡會議平台與部分無法到場的受邀學者進行連線。

  吳士存表示,當前,國際社會所面臨的來自海洋領域的全球性、區域性的挑戰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候都來得嚴峻。首先,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其次,漁業資源過度捕撈對海洋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加速顯現;第三,長期以來被人們所忽視的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正成為海洋可持續發展不得不面對的緊迫問題。除此之外,海水酸化、海上溢油、海水富營養化等海洋問題也層出不窮,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挑戰。

  吳士存說,就海洋治理體系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立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令國家間、區域間開展海洋治理合作充滿了不確定性和變數。一是“逆全球化”思潮在世界範圍內泛濫;二是基於多邊主義原則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正遭受單邊主義的衝擊;三是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全球化的節奏,動搖甚至摧毀了國際社會對全球治理的信心。四是海洋爭端、海權競爭等使得國家間本該進行的合作變得越來越困難。

  吳士存表示,海洋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和資源寶庫。海洋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質資源,超過30億人口主要靠海洋為他們提供蛋白質;超過30億人的生計依賴於海洋和沿海的各種生物資源;在全球範圍內,海洋和沿海資源及產業的市場價值估計每年達3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5%左右;海洋吸收約30%的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從這個意義上講,開展全球性和區域性的海洋治理與合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全人類共同事業。我們希望“海洋治理與合作論壇能夠為促進這一事業做出有益的貢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