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胡波:美國涉華海洋問題政策演變
http://www.CRNTT.com   2020-11-24 00:17:57


胡波(中評社 沈冰清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電(實習記者 沈冰清)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於11月23日做客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就美國涉華海洋問題政策演變及對我國的風險挑戰議題進行主題講座。胡波從美國政策演變、背景和動機、未來發展趨勢、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及我國如何應對五個方面展開論述。

  胡波指出,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1995-2013年間的相對中立階段、2014-2018年間的選邊站階段、2019年以來的直接介入階段。在選邊站階段,美國政府首次公開指責中國南海主張。2019年7月美國國務院的聲明則首次明確將中國在男孩的主張成為非法主張。

  美國在東海問題上的立場變化則以2013-2014年為分界線。2013年前,美國平衡地強調主權和管轄權,與中日的政策和行為均保持一定的距離。2014年後,美國則著重強調管轄權,渲染中國威脅,一邊倒指責中國。

  近年來,美國在中國海域附近的軍事活動大幅增加,與2009年相比,近年美國在我國領海附近部署的軍艦巡航次數提高60%、偵察機抵近偵察次數提高100%、重大演習次數提高30%,頻率、烈度均大幅增加。
 
  胡波指出,美國的海洋軍事行動主要分為六種:宣示性行動、存在性行動、軍事偵察及情報收集活動、訓練及演習、戰場建設及作戰概念驗證、威懾行動。

  “美國海洋問題政策演變的大背景基於亞太再平衡戰略及印太戰略”,胡波說道。隨著中美雙方權力競爭、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即便中國不想挑戰美國,中國的維權行動和力量增長本身即會被美國視為對其海上主導地位的挑戰。

  胡波指出,美國政策調整主要基於四點原因。首先是大國競爭的戰略認知促使美國調整政策;其次,2009年以來日益加劇的海洋爭議、美國盟友體系及夥伴關係網絡、美國的國內國際政治需求等第三方現實因素推動了美國政策的轉變;最後,美國國內政治極化的對立、自由主義衰落、美國優先觀念等美國國內政治的倒退最終促成了美國海洋政策的調賬。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