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手機測“心病” 30秒尋隱性患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4 09:38:54


  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心房顫動有可能引發慢性心衰竭及中風等的致命疾病,能否及早發現隱性患者對預防疾病至為關鍵。為此,香港大學醫學院將聯同醫管局港島東醫院聯網,在今年9月起,在5間醫管局門診並引入新儀器,只需短短30秒便可顯示被檢測者的心電圖,再由醫生診斷是否患有心房顫動,大大縮短以傳統方式檢測心電圖的時間。是項為期2年的檢測心房顫動普查先導計劃,主要為糖尿病、高血壓及65歲或以上長者等的高危人士提供免費檢查,估計共有6萬人受惠。

  據文匯網報道,根據港大專家推算,本港700萬市民當中,約有7萬人患有心房顫動,而及早發現心房顫動,能有效降低因心房顫動而引起的中風。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蕭頌華表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是心律不正的一種,“由於患者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5倍,故希望透過普查計劃,盡早找出500名至1,000名隱性患者,及早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治療。

  五分一中風病人有心房顫動 

  蕭頌華指出,根據港大華人心房顫動數據庫中9,797個病人的數據顯示,華人因心房顫動而引起中風的風險與西方患者相若,情況值得關心。此外,100名中風病人中,約有20名病人患有心房顫動,病人更有可能出現慢性心衰竭。

  蕭頌華又表示,為了減少患者因心房顫動而引發中風的機會,患者一般需服藥治療。他認為,患者服用抗凝血藥“華法林”後,雖然會增加顱內出血的風險,但有效降低因心房顫動而引起中風的成功率達52%,因此仍對病人較為有利,“若病情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則需要進行手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