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徐博東:民進黨正處在十字路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6 01:02:00  


徐博東
  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2月14日,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徐博東教授在海峽之聲電台《博東看兩岸》專欄節目中,就民進黨的路線問題回答了主持人和現場聽友的提問。

  主持人:民進黨日前召開臨時中常會,擴大檢討民進黨的路線和定位等議題。此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宣示今年為“社會運動年”,並將現有“社會發展部”改回在野時期的“社會運動部”。那麼,徐教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是在什麼背景下宣示今年為“社會運動年”的?這是否意味著民進黨重新回歸2000年執政前所走的“街頭運動路線”?

  徐博東:民進黨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宣示今年為“社會運動年”,是因為當前民進黨面臨著這樣的大環境、大背景:一方面馬英九執政半年多來,雖然兩岸關係得到緩和發展,大多數台灣民眾對於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給予肯定和支持。但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台灣經濟急劇下滑,失業率大幅攀升,“拼經濟”的績效不彰,民眾對馬英九和他的執政團隊的滿意度和支持度都在不斷下跌。而另一方面,去年民進黨大選慘敗後,並沒有抓住時機認真檢討敗選原因,新任黨主席蔡英文被寄以厚望,但卻無力領導全黨擺脫困境。民進黨在“立法院”席位太少,在體制內難以發揮影響力主導議題和政局,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始終處於低迷狀態,基本盤出現鬆動跡象,不斷萎縮。而今年年底的縣市長選舉,非常關鍵,如果民進黨再敗的話,民進黨很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不知道多少年之後才能重新爬起來。所以面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經過黨內的討論,蔡英文宣示民進黨今年要進入“社會運動年”。

  所謂“社會運動”,應該是關注台灣社會弱勢族群的切身利益,針對包括人權、環保、就業、勞工福利等民生問題所進行的抗爭活動。蔡英文說,“社會運動年”不等於“街頭運動年”。這種說法固然不錯,因為“街頭運動”只搞“街頭抗爭”,而“社會運動”的形式則更為多樣化;“街頭運動”抗爭的範圍很廣,政治性議題也包括在內,而“社會運動”則主要是關切弱勢族群的經濟利益等民生議題。但是,我們很難說民進黨要搞的“社會運動”,真的是關注弱勢族群的切身利益,還是打著關懷弱勢族群的旗號,一心只是想利用社運團體和弱勢族群,來凝聚和擴大民進黨的基本盤,為年底縣市長選舉造勢,謀取自己的政黨利益。另外,民進黨的所謂“社會運動”會不會被“台獨”基本教義派所裹挾和把持,變成“掛羊頭賣狗肉”――重回單純的“街頭抗爭”路線,甚至象去年11月陳雲林訪台期間那樣,不惜搞街頭“暴力抗爭”?總之,民進黨能不能重新振作起來,今年是個非常關鍵的年份,它所提出的“社會運動年”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操作模式?還有待觀察。

  主持人:蔡英文宣示今年為社會運動年之後,在民進黨內再次引發路線之爭,這次爭論的主要焦點在那裡,反應了民進黨內部什麼樣的政治勢力格局?重走“街頭運動路線”能否把民進黨帶出當前的困境?

  徐博東:實際上觀察整個民進黨發展史,究竟是走“街頭路線”還是體制內的抗爭,始終都存在爭論,就看哪一派占上風。建黨初期,主張“街頭運動”的“新潮流”占據了上風,因為當時在體制內民進黨的實力非常弱小,難以和國民黨抗爭,所以街頭群眾運動成為民進黨的主要抗爭模式。後來民進黨逐漸發展壯大,奪取了一些縣市的執政地位,在“立法院”的席位也不斷增加,因此主張在體制內抗爭的“美麗島系”取得了主導地位。民進黨在野的中後期,實際上走的是“議會鬥爭為主,街頭抗爭為輔”的路線。2000年民進黨上台執政後,它仍然沒有忘情於街頭運動,8年執政期間不斷發動街頭抗爭,“當家鬧事”,執政黨發動自己的支持者走上街頭,這在世界各國政黨政治發展史上來看,也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原因就在於民進黨屬於少數執政,需要通過街頭運動來凝聚人氣,壓制強大的在野黨,配合執政團隊的政策推動。另外,陳水扁所推行的急進台獨路線,也需要通過街頭運動來煽動民粹情緒,對抗大陸。去年“立委”選舉和“總統”選舉連遭慘敗後,民進黨不僅重回在野,而且在“立法院”內只剩下20多個席位,在台灣政治版圖上,其實力已急速跌落到建黨初期的水平。面對這種困局,民進黨內的路線之爭自然也就浮上了台面:“台獨基本教義派”主張重回街頭,不過,民進黨內較為理性務實的人士則認為,關鍵問題首先是要清算陳水扁執政八年來所推行的錯誤路線,與“陳水扁們”徹底切割,重新找回民進黨的“黨魂”,加強論述,找到正確的政治方向,唯有如此,民進黨才可能重新出發,否則將難以擺脫當前的困境。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