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獨台的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2 13:41:28  


 
  (四)美國是“獨台”的支持者

  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檢驗美國的對台政策,美國從來就沒有同意過“中華民國”的主權在1949年以後還包括大陸,也沒有支持過“中華民國”追求統一,但是也從來沒有公開支持過“台獨”。美國的態度一直很清楚,就是他以“獨台”為其對台政策的基礎。

  美國在1954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是以“中華民國”擁有的領土及主權僅及於台灣與澎湖為前提,連是否包括金門與馬祖都是一個問題。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美國對台灣做類似國家的政治實體認可,也是以“獨台”的思維做為斷交後台灣的政治定位依據。

  美國的立場也是國際社會的主流立場。不論與“中華民國”是否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均從來沒有對“中華民國”主權涵蓋全中國一事認真的對待。雖然在文件上,不少國家同意北京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是在實際運作上,也沒有任何國家真正完全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涵蓋台灣。

  持“中華民國”護照可以走遍全世界,甚而目前持“中華民國”護照可以在全世界享有124個國家與地區免簽證的待遇,遠遠還超過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護照是一種“主權”的對外展示,“中華民國”護照的全球通行,其實正反映出了“中華民國”的主權不被國際社會認同可以及於全中國,也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包含。國際對台灣事實上執行的就是一種“獨台”定位。

  如何處理“獨台”難題使兩岸和平發展得以持續

  “獨台”能夠成為“中華民國”國家定位的要角絕非偶然,它有豐沃的土壤供其成長。從歷史進程中來看,“中華民國”成立於1912年,目前中央政府在台灣,它從來沒有滅亡過,其政府也不是個流亡政府。從政治法律現實來看:目前的北京政府迄今從未統治過台灣,“中華民國”迄今仍是個國際法人,只是因為北京壓力,不被大多數國家主觀承認。從北京論述來看,“一國兩制”等於是“中華民國”消失、台灣的被統一。從心理恐懼中來看,大陸太大、台灣太小,固住自己才是安全。從體制差異來看,沒有信心改變大陸,自己也最好不要讓大陸改變。從民主理論中來看,人民有自由決定自己政治制度的權利,公投是心理上的最後防禦機制。當這些觀點成為主流時,“維持現狀”即成為必然的選擇。

  在“統獨”二元思維下,這些觀點均沒有被一一地認真對待與處理。在“反台獨”的大戰略下,這些問題反而愈講愈不清楚,“獨台”因而興起與壯大。

  應該如何看這個問題?由於篇幅,容我先簡單回答一些基本觀念,有了基本瞭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找到兩岸和平發展的平穩路徑。

  (一)“維持現狀”是大多數人共識,但它不是“獨台”

  我想從兩方面來探討。第一、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是以本身的利益為出發點,維持兩岸分治,分別與雙方維持友好關係,不公開介入兩岸事務,最符合他們的國家利益。在兩岸目前無法統一,“台獨”完全不為大陸容許的情形下,“維持現狀”較符合他們的需要。因而,兩岸必須自己思考,如何處理“獨台”的難題。

  第二、對於台灣民眾來說,由於已經完全沒有了蔣經國時期“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再由於大陸快速的崛起,兩岸物質實力逐漸拉大,“統一”對他們來說很容易被操弄為“被統一”。因此有關“統一”的論述在台灣幾乎已經沒有市場。另一方面,台灣民眾也知道,國際社會與北京根本不容許“台獨”,“台獨”只會帶來災難,因此“台獨”主張在台灣也沒有市場。在排除“統一”與“台獨”後,似乎答案只剩下了“維持現狀”。

  “維持現狀”到底是指甚麼?不止一般民眾分不清楚,連政治人物也不見得說的明白。簡單的想法:兩岸“現狀”就是兩岸“互不隸屬”。但是到底是“主權互不隸屬”還是“治權互不隸屬”?人民又困惑了。民進黨說,當然是主權互不隸屬;馬英九說,兩岸互不承認對方主權。不承認對方主權不就是等於承認兩岸主權互不隸屬嗎?國民黨又說不清楚了。國民黨又說,“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那麼“主權獨立”於誰呢?不會說是獨立於美國或日本吧!所謂“主權獨立說”,自然是指獨立於中國大陸。這不就變成了“偏安”的論述了嗎?

  如果2012年的大選結果是“隱性獨台”與“顯性獨台”的匯合,是“主權獨立”主張的合流,蔡英文所期待的“台灣共識”,如果最後變成“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共識”時,兩岸關係會變成甚麼樣呢?真正出了問題時,台灣所期待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會介入嗎?

  (二)兩岸的現狀是“主權宣示重疊、治權分立”

  一般民眾沒有受過國際法與政治學的訓練,他們無法分辨“主權”與“治權”、“國家”與“政府”的差別。我們有必要告訴台灣民眾,所謂兩岸的現狀,在“治權”方面,兩岸目前的確是分立;但是“主權”方面,兩岸對於主權的宣示是重疊的。兩岸目前憲法有關主權的規範都是包含對方的。要“維持現狀”就必須同時維持這兩種現狀。如果將“治權”的分立,擴張到了“主權獨立”,那麼就不再是“維持現狀”,而是改變現狀了。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提醒國民黨與北京政府,“台獨”早已不再是個問題,“獨台”已經快成為台灣的主流思潮。這是由於國民黨十餘年從來沒有認真地建立自己的兩岸定位論述,而沒有跳脫掉李登輝所設計的“特殊國與國”框架。如果國民黨再不思改變,仍是順著民進黨的國家定位思路走,不僅在未來的選舉中愈來愈艱難,甚而會輸掉整個台灣。

  北京也有必要儘早認清這個“獨台”趨勢,不宜在“反台獨”的思路中打轉,“一國兩制”是北京對於統一後的政治設想,“統一”以前兩岸應該是個甚麼樣的政治定位呢?北京應該要認真思考“中華民國政府”的地位問題。北京愈是漠視,或是只是默認、不否認,而沒有明確的定位,將會助長“獨台”在台灣的滋長。

  (三)“統合”而非“獨台”才是最佳選擇

  “一中三憲、兩岸統合”不是一個為統一後所設計的兩岸定位結構,而是一個統一前、兩岸和平發展期的兩岸政治定位與走向設計。“一中”代表包括兩岸在內的“整個中國”,它的主權由兩岸人民所共有與共享。因此,未來在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時,兩岸應該共同承認不分裂整個中國的主權,維護整個中國主權與領土的完整。但是北京也應接受兩岸治權分立的事實,同意兩岸治權均來自於彼此的憲法。在這樣的基礎下,兩岸所簽署的和平協議,以及未來的各項跨兩岸協議均是構成第三憲的部分。

  我們必須給“維持現狀”一個正確的詮釋。“維持現狀”絕對不等於“獨台”,在兩岸和平發展期,我們需要為兩岸在“統一”與“獨台”間之間找到一條出路,“獨台”是一條似是而非的死胡同,“統合”才是最佳的選擇。“統合”是防止“獨台”成真的唯一方略,更是能夠讓兩岸得以穩定和平發展,並有助於走向和平統一的最佳必由之路。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12月號,總第16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