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岸共築中國夢:從強化聯繫到建立結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9 11:34:57  


 
  只有北京願意做出放棄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時,兩岸在安全問題上的結構才能建立,也才能讓台灣人民安心地將台美安全結構讓位於兩岸和平結構。

  兩岸統合機制的推出

  兩岸從“兩憲”,逐漸將治權轉移給“第三憲”,最後轉換為“一憲”的政治權力轉移過程就是統合。大陸將“統合”的原文integration翻譯為“一體化”,也就是兩岸從現有分治最終走向一體的過程。

  “兩岸統合”不是一個誰消滅誰的過程,也不是各走各的路的互動方式,而是一起共同建構、共同締造未來的路徑。在這個路徑中兩岸均需要共同努力,透過“共同治理”,兩岸截長補短,共同吸收與學習彼此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失,目的在為兩岸人民創造更大的福祉。透過“兩岸統合”,兩岸可以相互貢獻己力,實踐共同為整個中華民族創造福祉的目標。

  在和平發展期,透過統合共同體建制的建立與運作,兩岸在一些相關領域上進行“共同治理”,透過“共同治理”,兩岸彼此有了“共同參與”,因而才會產生真正的“互信”,也才會建立堅實的“認同”。

  兩岸可以在各種不同的領域建構實踐“共同治理”的“兩岸共同體”。歐洲統合的經驗值得兩岸思考。統合是一種“互為主體、共有主體”的結構,它既滿足了台北對於主體性的要求,也照顧到了北京希望兩岸同為一體的堅持。

  兩岸統合可以在各個方面推動,可以從非政府間國際組織開始(例如先前提的“兩岸三席”),也可以成立“兩岸海域共同體”,以共同研究、開發、維護兩岸在東海與南海的主權。在一些經濟實驗區,可以推動兩岸的“共同治理”,以形成制度性的結構關係。當然也可以從農業、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進行,在這一方面,歐洲統合已經提供了大量的經驗可以供兩岸參考。

  統合一旦啟動,以鞏固兩岸和平發展的“合”的結構可以開始壯大。歐洲統合之父莫內(Jean Monnet)曾經說過:聯繫性的政策很容易隨著政息而消失,但是當結構形成,結構本身就會產生組織的力量,因應外界的挑戰與強化自己。

  尋找任何可能建立“共同”的機會

  在思考兩岸如何建立有利於和平發展的結構時,我們應該將“共同”一詞放在兩岸所有政策的核心。在兩岸論述上應該以“一中同表”取代“一中各表”。面對問題時,即使有再深的歧見,兩岸也應該坐下來共同討論。去(2012)年12月的《台北會談》(內容請參考,吳東野,〈強化兩岸認同互信、深化兩岸和平發展:2012年“台北會談”紀實〉,《中國評論》總第181期,2013年1月號)與今年(2013年)6月的《北京會談》,就是這個理念下執行的結果。在國際共同參與問題上,今年1月兩岸退休大使與學者已經共聚一堂,共議異同。(內容請參考,張亞中,〈兩岸外交握手向前行:記北京夏合會〉,《中國評論》,總第182期,2013年2月號)。今年6月,兩岸退休將領與學者也共同就如何在軍事安全上築信進行對話。

  “沒有參與就沒有認同”,“沒有對話不可能產生互信”。在兩岸關係的互動上,我們要鼓勵所有物質性的聯繫性的關係繼續並深化,但是在一些文化事務上也應該增加聯繫與創造結構。

  “身分”是區分“我者”與“他者”最容易的工具,因此,兩岸人民有必要在現有的兩種出自西方,以國家來界定“國民”身分之外,再創造一種以“民族”作為“身分”的認同標的。兩岸如果能夠共同推動“中華卡”(類似美國的“綠卡”)當然很好,在台北仍有困難的前提下,北京可以思考先行推動“中華卡”做為身分認同與政治參與的依據。擁有“中華卡”者可以享有長久居留及相當高的政治權利。

  兩岸也可以思考推動文字的趨同化。基於文字統一是中國數千來不會永久分裂的重要因素,兩岸可以推動兩岸“文字趨同化”,以鞏固兩岸的連結。兩岸也可以在中華文化基本教育上尋求教材上的趨同,以讓下一代的年青人有共同的中華文化記憶與價值信仰。

  兩岸共同豐富中國夢的文明內涵

  中國夢的目標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以實現百餘年來的民族偉大復興。在追尋中國夢的道路上,兩岸應該相互切磋、截長補短、共同合作。近幾十年來,兩岸在追求人民的“富”上都有著傲人的成果,在國家“強”方面,北京目前值得驕傲,但是在追求“善”的方面,台北的確有很多北京值得學習的地方。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它的意義,但是大陸也需要瞭解,既然是中國特色,就應該有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禮運大同篇裡的“天下為公”四個字,不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終理想?台灣這幾十年在中華文化上的努力,以及所建立的公民社會,已為世人高度讚賞,不也是值得大陸積極吸收以豐富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嗎?

  西方國家也曾經有夢想,它們希望將其文明傳播給其他地區。從文明的進程角度來看,歷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美國等九個大國的崛起,都是西方文明勝出的崛起。它們都是採行現實主義的思維:一個大國的崛起,必是另一個大國的倒下。這九個大國之間看似有不同的崛起道路,但是其本質思維幾乎一致,從文明的角度來看,它們的“世界觀”(Weltanschauung)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中“正義與邪惡”的兩元世界、“物競天擇”進化論下的“適者生存”以及資本主義“資源掠奪”等的組合。“以鄰為壑”是它們崛起時處理周邊區域的態度。因此,這些大國美夢往往是其他國家的惡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