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亞中:兩岸新思路 分治不分裂是最理性選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05 11:17:11


  中評社台北1月5日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5日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說,廣義的統獨之爭困擾了台灣已20餘年。這場以統獨為名相的爭議,涉及兩岸內戰如何結束,以及在台灣內部的身分認同、國族認同應為何的民主內戰。

  文章說,內戰不可能帶來長久的和平與繁榮。不幸的是,近20多年來,台灣同時處在這兩種內戰的困擾中,“愛恨情仇”四個字交織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層面。這兩場內戰必須同時解決,沒有大陸的同意,僅有“台灣共識”並無法結束“兩岸內戰”。
 
  由於台灣並不是個無主地,“中華民國”也不是於1949年在無主地上成立的新國家,因此,台灣無法引用國際法上的“民族(住民)自決”來決定其政治地位。如果要獨立,無論是台灣或是“中華民國”,都必須與其“利益相關者”取得共識,然後可以進行公投,就像魁北克與加拿大,蘇格蘭與英國,無論結果如何,相互尊重。如果“利益相關者”不同意,那就會面臨人民遭殃的內戰。這類的歷史故事太多了,當代南斯拉夫的分裂,伊斯蘭建國,各種分離運動帶來的腥風血雨都是例子。

  文章說,不論我們是否喜歡,北京的立場已經很清楚了。如果要選擇“分裂”,即使天時再好,也必須面臨鐵與血的鬥爭。從政治現實來看,所謂“和平分裂”、“台灣/中華民國已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是台灣”、“柔性/穩健/隱性台獨”都只是騙騙老百性的不負責任說辭與作法而已,即使它們成為“台灣共識”,也只會讓“兩岸內戰”再度從冷變熱。

  不僅是基於尊重“中華民國憲法”,也顧及到國際政治、地緣政經的現實,“反分裂”是台灣唯一的基本選擇,政治人物要徹底放棄“尋獨”、“爭獨”或“已獨”的幻想,而是轉念地思考如何為台灣能夠爭取更大的利益,讓“利益相關者”能夠釋放出更大的善意。

  文章說,“台灣要有主體性”的“當家作主”應該是台灣民眾的共識,也是北京必須認清的兩岸問題核心所在。但是兩岸均必須了解到,“有主體性”是指兩岸是兄弟間(一家人的內部關係)的相互主體性,而不是外人(外國關係)或父子間(內政關係)的相互主體性。

  要處理兩岸關係的核心問題,關鍵在於兩岸都必須做出莊嚴的承諾,台灣方面承諾“保證不分裂整個中國(即大屋頂)”,大陸方面應接受“兩岸分治”(互為樑柱),以確保兩岸為位階平等的兄弟關係。如此兩岸在治權方面是“互為主體”,但是在主權方面則為“共有主體”。

  “分治不分裂”是在法理上結束兩岸內戰的唯一選擇,也只有在此顧及雙方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兩岸才能歡喜地簽署和平協定,同時結束“台灣的民主內戰”與“兩岸的政治定位內戰”。

  文章說,結束兩岸內戰後,兩岸可以在“分治”的基礎上,尋求“共治”的可能,這一方面歐洲統合提供了相當多的思維與經驗,兩岸可以在一些議題上成立共同體,例如文化共同體、海洋共同體等等。

  共同體的統合過程是在相互尊重與包容的精神下成立與運作,有人稱其“融一”、“統合”或“一體化”,可為中華民族振興與全體利益創造有利條件的路徑。

  文章說,“不分裂”是台灣唯一的基本選擇,也是大陸不可能讓步的底線。“分治”是兩岸目前的現狀,也是大陸必須接受的事實。“統合”機制則是在兩岸互動中能夠顧及台灣的主體性,也是有助於兩岸和平發展的最佳理性選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