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冷和”走向“全面對抗”:蔡英文兩岸政策新趨向及應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9 20:48:34


蔡英文的“雙十講話”,將兩岸關係拖入比“冷和”更冷的“全面對抗”境地。
  中評社╱題:“從‘冷和’走向‘全面對抗’:蔡英文兩岸政策新趨向及應對” 作者:祝捷(武漢),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博導

  •蔡英文連放三招,提出“全力對抗”、“正視存在”、“擺脫依賴”三項新兩岸政策主張,將兩岸關係拖入比“冷和”更冷的“全面對抗”境地。

  •“統一無量、'台獨'無膽”。進退維谷的蔡英文,“最優選擇”只能是繼續沿用她一貫的“蔡式模糊”,將兩岸論述“空洞化”,試圖讓兩岸當前的現狀永遠“維持”下去。

  •“台獨”分裂勢力正是走的一條以“歷史台獨”、“文化台獨”、“學理台獨”形成“台獨”氛圍、累積“台獨”基礎,以“民意台獨”獲取執政權和營造“台獨”氛圍,最終在法理層面表達“台獨”的路線圖。

  •在風雲變幻的兩岸關係中,如何應對,又如何跳脫出蔡英文佈下的“全面對抗”陷阱,清楚地認識到究竟什麼是“台獨”,並採取有針對性地策略應對之,恐怕是一條必由之路。

  2016年台灣地區再度“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結束“柳暗花明”的和平發展時期,轉而趨冷,不僅在早前就已經為人們所遇見,而且也為蔡英文執政以來的事實所證明。但是,兩岸關係會“冷”到何種程度,是止步於“冷和”,還是“冷”到“無極限”,卻仍是一個有待觀察的問題。近期蔡英文在公開場合輪番發表針對兩岸關係,特別是兩岸政治定位的講話,引發兩岸各界對於蔡英文兩岸政策新走向的猜測與思考。

  “比冷更冷”:走向“全面對抗”的蔡英文

  執政滿百日的蔡英文,在經歷了民意的“死亡交叉”後,不僅沒有反思上台以來的執政策略和執政效果,反而祭出了街頭運動時期民進黨通過製造新矛盾解決舊矛盾的老套路,全然不顧已經身處執政黨的角色與身份,掀起來兩岸關係的又一輪風波。通過9月29日給民進黨全體黨員的公開信、10月5日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再到10月10日“雙十講話”,蔡英文連放三招,提出“全力對抗”、“正視存在”、“擺脫依賴”三項新兩岸政策主張,將兩岸關係拖入比“冷和”更冷的“全面對抗”境地。

  蔡英文在給民進黨黨員的公開信中,首提“力抗中國壓力”,釋出了“全力對抗”的政策話語。中國大陸對於台灣的種種政策,在蔡英文的解讀之下,都成了對於台灣的“壓力”:對台灣釋放利好的惠台政策,是對於台灣民眾的籠絡,是“沒安好心”、“深謀遠慮”的“統戰”;對於“台獨”分裂勢力的譴責,被曲解為對台灣全體民眾的壓制;而由於兩岸出於種種原因產生的摩擦和誤解,也被刻意解讀為中國大陸對於台灣的全面打壓。蔡英文的這種手法,對於兩岸而言並不鮮見,它事實上是民進黨長期以來製造“悲情天”的延續。過去的台灣閩南、客家、少數民族等族群被民進黨刻意製造為被“外省人”打壓的族群,臆造出台灣“本省人”的“悲情天”。今天的台灣民眾也被民進黨描繪為被中國大陸打壓的群體,複製了過去的“悲情天”。特別是當台灣民眾對於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文化優勢不再之後,以往台灣對於中國大陸的優越心理,在“悲情天”的催動下,成為一股排斥中國大陸的“自負心理”。在這“悲情天”中,民進黨創造的“政治反抗文化”又被作為台灣民眾的“光榮傳統”被翻出,成為鼓吹與中國大陸漸行漸遠的說辭。

  完成了“全力對抗”論述的蔡英文,釋出了她的真實意圖,即要求中國大陸“正視”台灣的政治存在。對於“台灣的政治存在”,蔡英文使用了障眼法:其一,在《華爾街日報》上標榜“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二,在“雙十講話”中要求中國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這一障眼法既言明了台灣的“國家性”,又將“中華民國”與“台灣”等同起來,用“中華民國”的外殼包容“台灣”,宣揚民進黨多年主張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和“'中華民國'是台灣在'憲法'上'國號'”等“獨台”主張。

  但是,蔡英文也能清晰地認識到,不僅“正視”台灣政治存在的要求註定不會得到中國大陸的積極回應,而且台灣事實上已經與中國大陸產生了密切而複雜的聯繫,不僅在歷史、道義和文化上構成命運共同體,而且在經濟、產業上也構成了利益共同體。於是乎,擺脫對於大陸的利益依賴,架空兩岸交往的經濟基礎,成為蔡英文兩岸政策的主軸。在近期的三份講話中,蔡英文對於台灣的經濟自主、南向政策以及年輕族群的福利關照有著著重的描述,延續自“5·20”上台以來的主張,不僅在政治上強調台灣的“悲情天”,而且也在經濟上渲染台灣的“悲情天”,走了一條沒有“戒急用忍”的“戒急用忍”道路。

  三招過後,中國大陸國台辦和外交部等部門密集發放駁斥觀點,兩岸在文字上的攻守態勢已成。兩岸在“520”經歷了劇情的大反轉,“柳暗花明”、“春風化雨”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不在:從不承認“九二共識”發端,到島內政治勢力對中國大陸的一再攻訐,再到大陸赴台游旅客蒙難,繼而是蔡英文在“雙十”前後的文字攻勢,兩岸關係從“冷和”跌入被構造的“全面對抗”陷阱,“比冷更冷”的兩岸關係已經初露端倪。

  “統一無量、'台獨'無膽”的蔡氏模糊

  但是,這種被蔡英文虛擬的“全力對抗”,連蔡英文自己也覺得難以自圓其說。10月5日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蔡英文話鋒一轉,表明“台灣不會屈服於來自中國方面不斷加大的壓力”,不過保證她會避免對抗,並認為兩岸應舉行不預設任何條件的談判,以消除誤解。按照這一邏輯,由蔡英文自己言說的“對抗”,由她自己盡力避免,而“對抗”繼續加大的“鍋”則由將“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交往之政治基礎的中國大陸來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