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民黨內兩岸路線之爭及影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9 21:16:23


 
  “美國國民黨”的困境

  持平的說,“美國國民黨”在兩岸關係立場上是不負責任的。他們只在乎經濟利益,而不考慮解決政治問題,致使兩岸關係出現畸形的政經不平衡現象,而給予民進黨見縫插針、污名兩岸交流的機會。“美國國民黨”在思考兩岸政治關係時,過於在乎美國的態度與立場,致使兩岸政治關係更難開展,“先經後政”只是說法,“只經不政”卻是事實,這注定了台灣對大陸的關係只能在經濟利益中打轉。

  政治與經濟是不可能分割的,太陽花運動反映出的是,兩岸敵意所衍生的不安,隨著兩岸經貿力量愈來愈不對稱,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恐懼很容易被挑動起來,原本是互利互惠的經貿交流在某些人眼中成為台灣依賴大陸而最終會喪失主體性的磁吸工具,兩岸服貿協議將成為屠城台灣的木馬。

  在兩岸敵對狀態沒有結束的環境下,北京不可能放棄武力的威脅;在兩岸和平協議沒有簽署以前,兩岸的政治定位不可能確定,北京因而也必然在國際政府間組織中捍衛其中國代表權的權利,而杯葛台灣任何可能製造“一邊一國”情事的國際參與。北京在外交與軍事上所表現出不可妥協的零和態度,更加深了台灣民眾對大陸的不信任,使得兩岸經貿交流更容易被污名化。

  歸根究底,“一中各表”符合美國的戰略需要,但卻是以無法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為代價,隨著兩岸政經實力的差距愈來愈大,“維持現狀”也似乎變成了自欺欺人的夢囈而已。不知“美國國民黨”是真的不知道,還是受制於美國的壓力,所謂“維持現狀”的主張其實已經成為“維持兩岸敵對狀態的現狀”。

  主張要尋求與大陸和合的“兩岸國民黨”

  對國民黨而言,去年總統候選人的選舉是一個重大的轉折。洪秀柱在參選時即首先推出兩岸關係政策說帖,明確地主張要面對大陸,與北京共同商討“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以建立兩岸的和平架構。

  洪秀柱參選的意義在於,國民黨內出現了積極面對大陸的聲音,希望兩岸能夠和解,共同合作。不過,民進黨及“美國國民黨”與“本土國民黨”立刻對洪秀柱說帖中的“一中同表”用語,提出嚴厲的批判。

  批評者一口咬定,所謂“一中同表”就是要向北京的“一個中國”內涵靠攏,因而批評洪秀柱是急統。最後證明,“一中同表”成為“換柱”的理由。

  吳敦義在反對新政綱時又重提洪秀柱所提出的“一中同表”,並認為這有與北京一個鼻孔出氣之嫌。如果這個看法是出自對兩岸關係不瞭解的人,或許還情有可原,但是對於兩岸關係並不陌生的吳敦義或郝龍斌而言,這樣的指責如果不是刻意誤解,就是出於根本沒有與北京協商兩岸政治定位的意願,這也證明了“美國國民黨”滿足於“一中各表”表述,而不願再進一步解決問題的心態。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九二共識”的原有內涵,才能瞭解問題出在哪裡。在1992年的兩岸兩會書信往來互動過程中,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都表達出謀求國家統一的意願,但是在兩岸政府與“一個中國”的關係上,雙方有了歧見。國民黨政府主張兩岸應該“一中各表”,但是北京認為,由於處理的是兩岸事務,因而不需要對“一個中國”的內涵做表述,也就是俗稱的“一中不表”。2008年以後,國民黨馬英九政府與大陸政府在提到“九二共識”時,雙方有了不同的界定,北京視其等同於“兩岸同屬一中、反對台獨”,而國民黨政府則將其與“一中各表”並列為不可分割的同義字。

  無論是北京說的“兩岸同屬一中、反對台獨”,或國民黨政府主張的“一中各表”,都有個共同點,即談的都是主權問題,雖然各自有不同立場,但是均表達出不分裂整個中國的意願,不過,在兩岸政府何者代表整個中國以及兩岸政府相互的治權關係這兩大問題上,並沒有任何的共識。

  這兩大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坦率地說,兩岸政治定位就永遠沒有辦法釐清,目前的敵對狀態也就幾乎無法結束。敵對狀態的延續,是台獨論者最需要的土壤,也是美國不反對看到的狀況。對大陸有敵意的台灣必然要不停地依賴美國、扈從美國,可以讓美國用最廉價地方式將台灣做為其在東亞的戰略戰術工具。但是這樣的情形卻對台灣的未來極度不利。敵意是會傳染的,面對一個敵意的大陸,特別是當大陸人民也開始對台灣有敵意時,台灣的壓力就更大了,不僅國際空間難以再突破,軍事對峙的代價也會耗損台灣的經濟資源,而兩岸經貿關係的停滯更會讓台灣逐漸在國際競爭市場上落後,最終造成台灣的逐漸萎縮。

  洪秀柱因而希望能夠解決台灣未來的困境,而其中的關鍵就是要與北京對話,以確定兩岸的政治關係,進而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洪秀柱瞭解到台灣民眾對於和平協議抱持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複雜心態,因此,才在一開始即提出要基於中華民國憲法來與大陸進行對話,而其結果也需人民同意才會生效。

  洪秀柱所主張的“一中同表”,即兩岸應該對“一個中國”的內涵有共同的表述,也就是希望兩岸政府一起坐下,找出一個兩岸均能接受且合情合理的方案, 以確定兩岸的政治定位。這裡所說的“同表”,當然不是指台灣要單方面的同意大陸的表述,而是兩岸一起努力來找到答案。

  做為一個有為的政治人物,化解敵意、追求和平,有甚麼不對?做為一個負責的政治人物,願意與不同意見者一起找解決方案,又有甚麼不妥?何以“一中同表”會被解釋成與大陸“一個鼻孔出氣”?

  洪秀柱在國民黨的壓力下,去年參選期間已經不再使用“一中同表”這四個字,而以“深化九二共識”取代,也就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更進一步的深化,其目的就是為了結束敵對狀態。但是去年她這樣的調整仍然沒有讓黨內高層滿意,最終還是讓洪秀柱屈辱式地下台,換上了主張“一中各表”的朱立倫,可是結果並不意外,朱立倫反而以三百多萬票輸掉了大選,讓國民黨不論是在中央或地方,也在立法院失去了多數席次,是國民黨來台後的最大挫敗。

  兩岸新政綱的意涵

  馬英九執政時期的“一中各表”論述固然為兩岸在2008年開啟交流做出歷史性的貢獻,但是卻無法為兩岸和平發展創造結構,使得國民黨的政策作為經常被污名化,而在論述上失去了話語權,致使失去了政權。此次兩岸新政綱的出台,呈現出國民黨對目前兩岸現狀性質的認知,亦明確提出要為兩岸創造和平的路徑,是國民黨近十餘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提升。相較於以往,有以下重要改變與意義:

  第一、認知到兩岸目前仍然處於敵對狀態。台灣民眾普遍有一種錯覺,誤以為兩岸目前是和平狀態。實際的情形卻是:國共內戰從1949年起轉為兩岸內戰,雖然台灣方面已經在1991年宣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等於單方面宣佈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但是由於敵對狀態必須由相關方均同意才可結束,因此從法理上來說,兩岸目前的現狀是敵對,而非和平狀態。

  第二、新的政綱提到要“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可能性,扮演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角色,確保台灣人民福祉”。這一部分是和平的“方法論”,主張未來兩岸應該透過和平協議的簽署來結束敵對狀態,而和平協議又是兩岸和平制度化的基礎,只有兩岸和平能夠制度化,台灣民眾的福祉才能得到保障。這一段話也明確地回答了上述的核心問題,即國民黨新的政綱認為,兩岸長期敵對狀態完全不利於台灣未來的發展,與其消極地面對,不如積極地為兩岸和平創造條件。

  或許有人會說,國民黨又不是執政黨,現在提什麼和平協議。這樣的看法是浮淺且缺乏承擔的。政綱固然是一個政黨的政策綱領,但它更是一個願景。做為在野黨的國民黨,目前雖然沒有法定權力與大陸政府簽署和平協議,但是未來可以與北京智庫、官方就和平協議的內容充分探討,其結果可供政府參考,或作為自己未來執政時落實之依據,這也是一個負責任政黨的必要作為。

  民進黨在野期間,全面反對兩岸進行政治對話,也不同意兩岸就和平協議事進行協商。其動機非常清楚,維持兩岸敵意有便於將大陸塑造為一個打壓台灣的惡意政權,有助於兩岸認同分歧的固化或擴大,有利於其台獨分離之路。馬英九政府八年執政期間沒有嘗試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等於是間接放任兩岸敵意的滋長,是其兩岸政策最大的敗筆。國民黨兩岸新政綱的提出,正可突顯與民進黨兩岸主張的明顯不同,一個願意創造和平,一個沉迷於敵對狀態,這當然有助於與民進黨做區隔,有利於其未來的政黨競爭。

  第三、國民黨新政綱提及“在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上,深化九二共識”是處理兩岸關係的基礎。洪秀柱多次提及,兩岸應該是“分治不分裂”的關係,應該也就是“深化九二共識”所希望達到的兩岸新共識。坦率來說,較之馬英九所主張的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此一主張更為積極,也更照顧到台灣方面的利益。從洪秀柱以往的發言可以看出,“分治不分裂”是她在未來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或簽署和平協議時的基本政治立場。

  中國國民黨未來可能的命運及走向 

  兩岸新政綱已經通過,如果能夠落實,不僅能夠提升國民黨未來在台灣及兩岸的重要性,兩岸關係也可以走向真正的和平發展。國民黨目前在野,如果還是拘泥於已不再有功能的舊有兩岸主張,注定會在台灣繼續失去話語權,在兩岸上也不再具有引導性的功能。

  現在看來,“美國國民黨”以捍衛“一中各表”為名向已經由全代會通過的兩岸新政綱提出宣戰,表面上是“一中各表”與“兩岸新政綱”的爭辯,實質上是吳敦義要透過把洪秀柱抹上“傾中”的色彩,以彰顯他的“本土”色彩,進而希望贏得明年的黨主席選舉。再進一層看,這是一場以美國扈從為重或是以兩岸和平為先的抉擇。如果吳敦義代表的“美國國民黨”結合“本土國民黨”贏得了黨主席,以洪秀柱代表的“兩岸國民黨”極有可能在台灣從此成為絕響,那將是一個甚麼樣的兩岸面貌,應該不難看出吧!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1月號,總第227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