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釣魚島爭執與中方戰略運用之推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2 00:04:00  


中日釣魚島糾紛走向劍拔弩張
  中評社╱題:釣魚島爭執與中方戰略運用之推敲 作者:熊玠(美國),紐約大學終身教授

  美國對中日釣魚島爭執政策“曖昧”

  中日釣魚島糾紛燃燒已久。最近走向劍拔弩張、甚至隨時可能爆發熱戰的局面。推其原因,不外有二,均發生在2012年底。第一,是日本由石原慎太郎代表的極右派勢力以2.6億美元價值“購買”釣魚島(日人稱尖閣列島);並受日本政府響應,於九月十日將其“國有化”。這雖然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但卻讓日人更自我相信日本對釣魚島擁有無庸置疑的主權。第二,日人在華盛頓向美國國會游說成功。經由維吉利亞州民主黨議員韋伯(JimWeb)提案,在美國《2013國防授權法案》中附加一增訂條款,將釣魚島問題界定為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之範疇內。該提案雖然申明美國對釣魚島主權不預設立場,但卻承認日本對釣魚島有管理權。並且,聲明美國反對任何[他國]企圖以威脅或武力來解決對於該島之紛爭。同時並重申美國支持日本政府之決心。此國防授權法案在眾院通過後,再於11月29日晚間在美國參議院無異議通過。由於奧巴馬冀望這部2013年國防授權法案成為法律心切,在該法案於2012年底送到他手上時,雖然他仍在夏威夷渡假,立即在12月31日簽署而使其完成立法手續。儘管他對於韋伯所提增訂條款之用意並非沒有保留(見下)。

  這裡須加一小腳註,即在美國一項已由國會通過的法案,沒有總統簽署不能成為法律。但總統簽署時,沒有逐項簽署接受(或拒絕)的選擇。基諸此,不論奧巴馬對上述增條款是否同意,他對法案的簽署,是無法將該項(他並不一定同意的)增訂條款剔除的。

  我們須注意日本自2009年以來,即有操縱美日安保條約以供其狐假虎威之事跡。而在此《2013國防授權法案》被美國國會通過而且被總統簽署後,日本媒體(響應日本政府之需要)更將該附加增訂條款大肆渲染為美日安保條約可幫助日本防衛尖閣列島的論據;意即如若中國在釣魚島之爭如用武力進逼,美國將由於安保條約之義務而非武力介入不可。顯然這證明了日本人為了對付中國不惜將美國拉下水。這是奧巴馬絕不希望發生在美國身上的。故引起了他高度警惕與反感。

  去年12月26日的日本下院大選,自2009年下野的自民黨因獲取到絕大多數席次(下院480席中獲得328席)而成為執政黨。其黨魁安倍晉三再度成為日本首相。由於安倍屬於日本保守派,而且對於現行(即戰後由美國佔領時期授予的)所謂日本之“和平憲法”,甚為不滿。因為憲法的第九條剝奪了日本擁有國防軍隊之權利、而且禁止日本用武力解決對外爭端。他積極主張要將現行憲法修改,就是要為武力對抗中國作準備。故安倍的當選,對奧巴馬政府來說,帶來了一個警惕與加強防範的提示。因此,當安倍今年一月裡想將美國定為他當選首相後第一個出訪的國家時,奧巴馬總統卻以一月太忙的理由加以婉拒。同時美國國務院的發言人,也毫無保留地公開奉勸日本面臨與中國及韓國有關領土之爭,必須盡量通過“對話”方式(而非脅迫或武力)來解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一方面有國會通過對《2013國防授權法案》的增訂條款,而另一方面則有奧巴馬對安倍晉三的“閉門羹”。這兩者造成美國對日政策的“曖昧”。雖然該增訂條款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均聲明美國對釣魚島主權誰屬不預設立場,但真如該增訂條款所說,釣魚島之爭乃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之範疇,那麼這最終的法理解釋,豈不等於是將釣魚島界定為日本的領土?這點與美國國務院的說法想違背。當然,最後在國會與行政部門有關任何外交事務有意願衝突時,按照美國憲法與一慣最高法院判例,仍以後者為依歸。既然美國對日政策有此曖昧,那麼美國在中日釣魚島爭執立場上的“底線”何在,是我們必須探討,以求知曉我們在應付日本的戰略運用上究竟何所取舍。

  分析此曖昧中暗藏之玄機與我們應有的警覺

  我們須要重溫美國對日本與中國相對政策歷來之梗概。美國自從1854年遠東戰艦司令培里將軍(Commadore Mattew Perry)敲開日本鎖國大門以來,其遠東政策一向是要扶植日本用以牽制中國。甚至甲午戰爭後日本與中國簽訂馬關條約之際,美國人(透過時任駐日公使的迪龍,Deloong)曾教教唆日本迫使中國割讓台灣。其背後戰略考量是美國認為:(1)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極力仿傚西方,故可以為西方之盟友;(2)充其量,日本不過扶桑四島(包括北海道)。故縱使日本強大,也不足對美國造成威脅。相反地,(當時滿清的)中國夜郎自大,不與西方友善。再以中國有幅員廣闊之基礎,一旦如睡獅醒來,將後患無窮。雖然1941年珍珠港事變以後,美國捲入對日戰爭而一反過去扶日拒華觀點更與中國構成反擊日本侵略的戰時友邦,但在1945年戰後,戰敗的日本由美軍佔領七年。其間,美國不但給予日本一部“和平”與民主再造的憲法,而且整頓了日本戰前的軍國主義(雖然對戰犯的審判因冷戰於1947年的到來而提早結束),並轉變了戰前財閥壟斷日本經濟的局面。由於冷戰的需要,再加中國於1949年後變成一個共產國家,所以美國遠東政策又恢復了以往的扶日拒華走向。而且由於冷戰高漲,再加美國一時因朦懂認為中共立國是斯大林共產帝國之延伸,故將“拒華”更演變到“反華”層次。是以日本對美國戰略價值再度積極提昇。

  殆至尼克松總統上任後,始有改變。一則有鑒於中蘇交惡日劣(在1969年中蘇還在珍寶島打了一場熱戰),二則因有玩“中國牌”以對付蘇聯強悍之必要,始轉緩美國自1949年以來的反華政策。可是美國在與中國“正常化”之同時,仍不停扶持日本,在經濟上使日本能扶遙直上,於1980年左右成為一個經濟超強國(最近由於塵封多年檔案露面我們才知冷戰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設立了一個叫M-Fund的基金,用來幫助日本經濟發展以及扶植日本反共的自民黨持續執政)。由於素來在東亞安全上美國對日本器重極深,凡事必與之咨商。而尼克松總統1972年去中國破冰之旅,事前並未知會盟邦日本;因而在日本造成一時的“尼克松嚇酷”(Nixon shock)。這次奧巴馬總統(2013年1月)對日本首相的“閉門羹”,對日本起了相同的震撼。但其嚴重性,有過之而無不及。是對日本的一個軟性警告,即美國不希望日本用武力解決它與中國的島嶼糾紛;而且更不希望日本將美國拖下水的計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