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內戰及其延續中的兩岸政治關係
--關於兩岸政治協商起點的探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5 00:20:17  


兩岸關係最可行的路徑:以建立軍事互信為開端,進而協商終止敵對狀態,最終簽訂和平協議,結束內戰。
  中評社╱題:中國內戰及其延續中的兩岸政治關係--關於兩岸政治協商起點的探討,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本刊學術顧問

  ‧中國的內戰及其延續,不僅具有古今中外內戰的基本特點,同時還具有在自身條件下形成的獨特特點。只有把握這兩方面特點,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兩岸政治關係及其發展變化。

  ‧在台灣相繼執政的李登輝、陳水扁,做出的選擇是由“保台”走向“台獨”。李、陳的做為導致中國內戰的性質,由長時期以來的雙方爭奪中國的統治權,開始向破壞與維護中國統一、領土主權完整,即分裂與反分裂轉化。

  ‧大陸學者與台灣學者關於兩岸關係現狀認定,以及對兩岸政治定位判斷的明顯分歧,清楚反映了前述兩岸政治互信十分薄弱,特別是兩岸之間存在不同原因的強烈不信任的狀況。顯然,只有建立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才能對兩岸關係現狀的認定、兩岸政治定位的判斷形成共識。

  ‧必須有效消除大陸和台灣各自對於對方的不信任,才能建立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即大陸方面須有效消除台灣方面對於被“矮化”、“吞併”的恐懼;台灣方面須有效消除大陸方面對於“台獨”的擔心。

  ‧對於中國內戰尚未結束,兩岸仍然處於內戰導致的敵對狀態的認定,以及大陸和台灣是中國內戰敵對雙方的判斷,既強化了兩岸進行政治協商的必要性,也強化了兩岸進行政治協商的可行性。

  兩岸關係最本質的內涵是政治關係,是上一世紀四十年代以來的中國內戰及其延續所造成的政治對立。儘管現在還不能確定,兩岸的政治協商,即直接改善和發展兩岸政治關係的進程,將在甚麼時候開始,但兩岸的學術界人士已經高度關注兩岸政治關係問題,發表了很多意見。這些意見集中於,對於兩岸政治定位的判斷,以及對於進行政治協商必要性、可行性的論證。但兩岸學者意見的分歧很明顯。這表明,即使在兩岸學者之間,也還沒有形成關於政治協商起點的共識。

  筆者認為,必須追根溯源,從中國的內戰及其延續,來把握兩岸政治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對兩岸政治定位做出正確判斷、形成兩岸共識,提供兩岸政治協商的起點。因為中國的內戰及其延續,既是兩岸政治關係的根源,也是兩岸政治關係發展變化的基礎和環境。這是任何人都必須尊重的事實。

  中國內戰及其延續的特點

  開始於1946年6月的中國內戰,至今已延續六十多年。台灣問題,或者說兩岸關係問題,是這場內戰遺留的最重大問題,也是這場內戰延續至今的唯一原因。中國的內戰及其延續,不僅具有古今中外內戰的基本特點,同時還具有在自身條件下形成的獨特特點。只有把握這兩方面特點,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兩岸政治關係及其發展變化。

  1946年6月,中國內戰爆發。這場內戰的根本原因是,參與雙方對中國統治權的爭奪。內戰一方的“國民政府”堅持“動員勘亂”,力圖消滅另一方的中國共產黨;同樣,內戰一方的中國共產黨堅持“打倒反動派,解放全中國”,力圖消滅另一方的“國民政府”。這一你死我活較量的背後,則是早在20世紀二十年代就已存在的,雙方嚴重的政治對立。實際上,這種政治對立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曾經引發了長達十年的一場中國內戰。必須看到的是,儘管內戰規模巨大、損失慘重,但參與的雙方始終堅持的,都是爭奪中國唯一的合法代表地位,即中國的統治權,而沒有任何一方試圖損害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

  事實上,正是日本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促成了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十年內戰,在“團結抗日”基礎上結束。只爭奪國內統治權,而不損害國家領土主權完整,是中外大多數內戰的基本特點之一,在中國的內戰中也得到明顯、突出的表現。這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特別是內戰雙方堅持的理念決定的。特別值得重視的是,1949年中國內戰的勝負決定後,“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及若干離島,在中國內戰延續的同時,上述特點也在延續。所以,雖然內戰歷時六十多年,而中國領土主權完整並沒有愛到損害。

  雖然內戰雙方的勝負在短短三年多就已經決定,但內戰卻延續六十年而尚未終結,這形成了這場中國內戰最獨特的特點。台灣海峽的阻隔作用,對於“國民政府”得以生存至今有重要影響,但不是決定性影響因素。真正的決定性影響因素,是當年美國的插手、干涉,以及後來大陸、台灣和國際形勢的變化。1950年到1978年的近三十年中,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美國向台灣提供了直接的軍事保護,也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支持,以及大量的經濟援助。美國的做為,把中國的內戰變為了冷戰的一部分,但並沒有改變中國內戰的基本屬性。因為雖然在中國內戰關鍵時刻,美國提供的直接保護和支援,是“國民政府”得以在台灣立足、恢復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但美國始終堅持避免直接參與中國內戰。1979年至今的三十年中,由於大陸和台灣各自內部的相關政策相繼發生重大調整,1988年以後,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有了持續的大幅度增加;2008年以後,兩岸關係更進入了和平發展新階段。這些雖然導致兩岸軍事對抗明顯緩解,但兩岸之間敵對狀態至今沒有結束,中國的內戰仍然延續。

  中國內戰及其延續的六十多年中,主要是在上一世紀八十年代後,大陸、台灣和世界都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又引發了中國內戰的重要變化,不僅內戰的形式改變,而且內戰的目標也已改變。1979年大陸明確提出“和平統一”的對台方針,並採取了一系列相應政策、措施;台灣則於1987年開放去台老兵回大陸探親、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勘亂時期”。所以,儘管中國的內戰沒有結束,但自上一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內戰雙方軍事對抗的嚴重程度持續降低。這表明通過運用武力直接消滅對方,而實現對全中國的完全統治,已不再是中國內戰雙方的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