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的觀察與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08 00:38:29  


“北京會談”,兩岸三方學者共濟一堂。
  中評社╱題: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的觀察與思考 作者:彭維學(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科研室主任、研究員

  當前兩岸政治關係進入“柔性對峙、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兩岸政治關係緩步推進,總體向好,但正常化、制度化、機制化水準偏低。兩岸間接政治對話已拉開序幕,但政治僵局仍未突破。由於制約兩岸關係的戰略環境尚未根本改變,尤其是兩岸政治互信和社會互信基礎薄弱,未來三年兩岸政治關係可能難以出現重大突破。本文著重探討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制約因素,希冀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探討兩岸政治安排提供有益視角。

  兩岸政治關係跨入和平發展期
  兩岸政治互動取得明顯進展

  政治關係是指政治角色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基於特定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強制力量和權利分配為特徵的社會關係。這些政治角色,既包括個人,如公民、政治家、政府官員,也包括集體,如政黨、政治團體、政府機關、國家等。而兩岸政治關係是指兩岸的政治角色為處理兩岸政治或其他事務,以適當身份、管道、形式接觸交流而形成的一種互動關係;重點是兩岸領導人、兩岸公權力部門或受權機構與人士,以正式身份、公開場合、直接接觸方式,以一中框架為基本前提,就兩岸政治事務或重大政治議題進行對話、協商、談判,並達成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如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定等。

  60多年來,兩岸政治關係主要經歷了四個發展時期。與兩蔣時期兩岸“全面對抗、高度敵視”、李登輝“獨台”分裂施政導致兩岸高度緊張、陳水扁“法理台獨”活動導致兩岸處於“高危期”相比,馬英九執政以來兩岸政治關係跨入和平發展期,呈現“政治互信不斷提升,政治互動層級提高、管道拓寬、領域擴大,政治對立、涉外對抗與軍事對峙程度下降,國共兩黨交流制度化水準提高”等特徵,總體品質超過了上世紀90年代初“汪辜會談”前後的水準。

  (一)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基礎更加鞏固,堅持“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共同振興中華的基本立場趨於一致,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開始增進,增強了兩岸政治互信

  胡錦濤、習近平多次重申“九二共識”的內涵、精髓及其重要意義,中共十八大報告首次把堅持“九二共識”寫入會議正式文件。繼胡錦濤2008年12月31日首次提出“一個中國框架”概念後,賈慶林2012年7月28日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表示:“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2013年6月13日,習近平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提出“四個堅持”,重申國共兩黨要“在鞏固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

  在大陸的積極推動下,馬英九當局、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立場更加清晰,在“一中框架”上的連結點與共同點不斷增多。馬英九強調,“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而是很特殊的關係”,“中國大陸是我們憲法上的國土”①;未來“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②;“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2012年3月,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與胡錦濤會面時,首度提出“一國兩區”,強調“彼此都堅持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中”、“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2013年6月13日,吳伯雄會見習近平時表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實行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架構來定位兩岸關係”。 ③這是經馬英九明確授權後、國民黨首次在“一個中國框架”問題上作出明確表述。

  (二)兩岸不斷尋求一中框架的包容性,開始對對方的重大關切展現善意

  在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大陸在涉及兩岸“治權”及實務部門公權力行使問題上展現靈活性。大陸雖未公開承認馬當局“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正視中華民國”等說法,但亦未公開否認。大陸在第五屆海峽論壇上宣佈,“最高人民法院將就認可和執行台灣地區鄉鎮市調解委員會出具的民事調解書作出司法解釋”,意味著“大陸雖不承認台灣方面的政權,但務實不否認台方的治權”。④此外,大陸在“台灣國際參與”問題上展現誠意,低調處理與台“邦交國”關係,善意安排台灣以適當身份參與一些國際組織的活動。如,允許台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同意台灣候任“副總統”以適當身份出席博鰲論壇,同意馬英九出席APEC峰會的代表提升層級。

  馬英九對大陸維護領土與主權完整、反對“藏獨”“疆獨”分裂勢力等核心利益問題展現了善意。馬當局雖表示“不與大陸聯手保釣”,但堅決捍衛釣魚島主權。馬多次拒絕綠營邀請達賴、熱比婭訪台的要求,隱約形成了兩岸聯手打擊“藏獨”、“疆獨”分裂勢力的聲勢。兩岸開始對對方重大利益互體互諒,有效降低了對抗程度,減少了經濟、涉外與政治領域內耗,增強了互信。

  (三)國共兩黨交流基本實現制度化機制化,高層間接政治對話拉開序幕

  自2005年4月“胡連會”以來,國共兩黨高層透過國共平台展開機制化交流,以“准戰略對話”引領兩岸政治關係。2009年7月,胡總書記電賀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馬回電致謝,開創兩岸領導人60年來隔空互動新模式。2012年10月,馬首次以國民黨主席身份電賀習近平當選總書記,開啟國共領導人黨對黨互動新模式。另一方面,國共兩黨黨際溝通平台——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自2006年建立以來,成功舉辦8屆,形成了100多項推動兩岸發展的共同建議。

  兩黨高層會晤機制、兩黨黨際溝通平台,是目前兩岸政治關係中互信基礎最穩固、運作比較成熟的互動模式,在增進兩岸政治互信、促進兩岸關係全面穩定發展、彙聚“反獨促和”力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因馬英九高調授權吳伯雄、馬團隊直接參與,2013年6月舉行的“習吳會”提升了國共平台的功能與影響,勾勒出兩岸關係邁向“深水區”發展的路線圖⑤,揭開了兩岸高層政治對話的序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