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政改成敗不影響香港的管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7 16:50:45


  中評社╱題:政改成敗不影響香港的管治 作者:劉廼強(香港),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本刊學術顧問

  “香港還能管制嗎”是個假議題

  於政改被否決之後,市面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是:香港還能管治嗎?

  最初提出這個問題的是港英年代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Leo Goodstadt),不論他是否傳聞的前英國軍情六局(MI6)間諜,他於九七回歸後消聲匿跡了十多年,於2013年“佔中”籌劃之際突然高調出現,並提出這個敏感的問題,實屬形跡可疑之至。更有趣的是,自此之後,問題很快便變為,如果香港沒有普選,還能管治嗎?到中央大力推普選的時候,問題又再變身成為:如果政改方案被反對派否決了,香港還能管治嗎?這個問題於近幾個月來,在市民之間越炒越烈,不單是反對勢力對中央的要脅武器,同時也成了開明紳士要求中央讓步妥協的最強力理由,簡直就成了所謂溫和中間派的共識。

  存在一定有其合理性,這議題鬧得這麼熱,弄到中央大員要多次重申政改通不過,明天太陽照舊升起,中央對港政策不變,必然有它的現實基礎。特區政府政令不行,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原因是反對勢力事事抬槓。對此,從中央到特區政府,向來的對應是綏靖政策,但求息事寧人,不惜處處退讓。這樣做的結果,是中央和特區政府越來越弱勢,反對勢力則越來越囂張,香港也就越來越難有效管治,特區政府進退失據,動輒失咎。

  就以政改為例,反對勢力自稱為“泛民主派”,天天都喊雙普選,要時間表和路線圖。人大2004年決定“五部曲”路線圖,2007年決定2017年可以進行特首普選,之後立法會全部議席普選產生。按道理說,反對派已經“成功爭取”,應該暫時休兵了罷,但到了2013年初,普選方案還八字沒有一撇,反對派議員就開始綑綁起來準備否決他們毫無根據猜想要出現的“假普選”,之後並推出拋開本來大家都承認的《基本法》,拋出一個天馬行空的“全民提名”,並毫不講理的堅稱這才是“沒有篩選”的“真普選”。到2014年,人大於接到特區政府經過正式諮詢民意之後提交報告,啟動“五部曲”程序,為2017年開始的普選作出框架性的“8.31”決定後,反對勢力又轉而全面否定這決議,和根據這框架製訂的政改方案。中央及特區政府堅持《基本法》和人大“8.31”決議底線,“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遊說反對派議員,對方寸步不讓,悍然否決政改方案,把市民快已到手的選票搶走。《基本法》的設計原則是尋求共識,保障小數的意願和權益,卻偏偏成為議會中少數的反對勢力脅市民而令中央的武器。中央和特區政府如不屈從反對勢力對香港和國家整體利益有害的無理要求,它就給你不合作、搗亂,你就難以管治,就是這麼簡單。

  於此可見,反對勢力提出香港管治問題,不是客觀的事實陳述,而是一種貌似溫和的威脅。香港所謂溫和中間派在這威脅面前,一下子便屈服了,要附和他們,替他們說項,要求中央作退讓,妥協。

  很明顯,中央如果繼續退讓,妥協,以換取反對勢力在管治上的合作,其結果必然是進一步削弱特區政府的權威和管治能力。香港於2017年所得到的普選,只可能是有利反對勢力,不利愛國愛港人士的普選。香港只可能淪落得更難管治,而不是更容易管治。中央長期關注香港政局的發展,於去年已經把政改之爭定性為管治權之爭,和中央在港的地位之爭,兩者都是剛性的底線,不容退讓和妥協。可憐的是反對勢力直到最後一分鐘,依然期待中央作讓步,給反對派議員投贊成票的下台階。無知錯判得這麼嚴重,真是無可救藥。如今普選方案被反對派否決了,香港還能管治嗎這議題又再浮現。

  拋出假議題的目標何在

  其實我們如果有反對勢力鼓吹的所謂“批判思考”能力,應該知道政府的管治能力與普選扯不上關係。按照反對勢力的論述,特區政府之所以缺乏管治能力,是因為特首並非普選產生,缺乏認受性。這裡有三對關係:管治能力與普選的關係;普選與認受性關係;認受性與管治能力的關係。我們需要分別探討。

  反對勢力宣稱,只有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才能作有效管治。要是這一說法能成立,那麼在普選之前,歷史上世界各國都應該沒有出現過有效管治。另一方面,從最先進的民主國家美國,到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到我國尚未統一的台灣地區,都有普選,但管治的水平都出名差勁。於此可見,此說並不成立。

  反對勢力宣稱,只有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才會有更高的認受性,因而才能有效駕馭立法會,作有效管治。認受性有多重意義,其中一重是“合法性”,根據《基本法》,香港特首的最終合法性是來自中央的任命,並非如何產生。反對勢力拋開《基本法》,大可天馬行空,胡說八道,不承認特首的合法性,但這說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認受性另外一重意義是得到民意支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行政長官的民意支持跟他是否普選產生是沒有相關性的。根據反對勢力的說法,非普選產生的梁振英認受性很低,但也遠高於四成,遠高於普選產生的奧巴馬和馬英九,更不說高於地區直選產生的尊貴立法會議員了。

  認受性與管治能力的關係,也並非如反對派的論述那樣。與其說有認受性才有管治能力,倒不如說有管治能力才會高民望,有認受性。認受性是果,不是因。反對派倒果為因,香港竟然有這麼多不作思考的傻瓜相信了。

  於此,我們可以看穿了反對勢力喊得天響的特首認受性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假議題,更與普選風馬牛不相關。以往香港沒有普選,在港英年代據說還管治得挺好的。回歸之後管治確實出現問題,為何突然跟普選扯上關係?今天反對派綑綁否決了普選,如果一切依舊不變,未來的管治問題自己不會好轉,這跟普選也沒有關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反對勢力不停拖特區政府後腿。

  如上分析,正確的邏輯鏈應該是反對勢力不停拖特區政府後腿,使其不能有效施政,降低其認受性,同時拋出認受性低是因為特首非普選產生這個假議題,轉移視線,並且使管治問題惡化。說穿了,這就是美國人成功開發,到處開花,以“非暴力”手段顛覆人家政權,“和平演變”的套路。

  如何提高特區政府管制能力

  無可諱言,回歸以來,被反對勢力修理了十八年,處於非常弱勢的特區政府,動輒得咎,進退維谷,管治的確是一個問題。改進特區政府的管治,是要協助它,扶持它,特別是要防止反對勢力繼續無理拖它的後腿。

  換句話說,要提高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把香港治理得更好,作為市民,我們有責任要跟反對勢力對着幹。在以前,建制派內部有太多開明紳士,東郭先生,對反對勢力極度包容;市民中間的沉默大多數,習慣袖手旁觀,任由他們去大肆破壞。反對勢力努力破壞了起碼二十年,香港便淪落到今天的地步。

  即使我們今天下大決心,要撥亂反正,打倒反對勢力,扶持特區政府,恢復其管治能力,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要初見成效,起碼也需要十年八載,絕對不可能立竿見影,吹糠見米。過程當中,會出現各種沖突、折騰,絕對不可能無災無難,一帆風順,這裡我們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眼看我們周邊的城市一個一個從後面快速的趕上來,並且快將要超越香港,所有愛國愛港的人都憂心忡忡,生怕香港會淪為一個二線城市。因此,有點急躁是必然的,也是健康的:這十年八載的折騰,我們是否負擔得起?但是我們要小心,形勢越是緊急,我們越不能出錯。我們的意志越統一,就越能團結一致對待反對勢力。港人下定決心與中央一起尋求新的共識,攜手打擊反對勢力,是香港目前走向有效管治這正確方向的第一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7月號,總第211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