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紀欣:《甲午史鑒》是這樣敘述歷史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0 00:35:20


紀欣
  中評社香港1月20日電/《甲午史鑒》是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和中國華藝廣播公司2014年攝製推出的紀錄片。“史鑒”即“鏡鑒”,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長期關注兩岸關係的我,在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屆滿兩甲子之際看到該片,感觸良多,特寫下以下感言。

  此前,關於甲午海戰的歷史,兩岸已有諸多媒體回顧了甲午戰爭從發動到結束的過程。比如台灣的電視台就做了關於翁同龢、劉永福、劉銘傳、張之洞、林則徐、左宗棠等人的專題。製作人挑選了這些歷史人物較為人知的典故,搭配不同的主題,將歷史場景串聯起來。專題中也採訪了多位知名的專家學者對歷史做解讀。但是,就台灣人民對於割台的反應和他們之後所進行的抵抗運動,特別是乙未年間割台後全島群情激奮、抵抗日軍侵略,以及兩廣總督張之洞和大陸民眾對台灣的支持等史實,卻一直未能有一個系統性的梳理,而這恰是《甲午史鑒》在汗牛充棟的紀錄片中,特別關注、著力的重點。

  《甲午史鑒》突出了乙未年割台後,台灣軍民殊死抵抗日軍侵略、清朝地方督撫和百姓支援台灣抗日的歷史,並且有針對性地採訪了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台南成功大學林德政教授,海戰將領丁汝昌後人及台灣退役將領,記錄了他們根據史料的研究,又透過歷史照片、影片、繪圖,把那段慘烈的歷史,以及中國、日本這兩個國家的畸變,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在卷帙浩繁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必須“以小見大”,通過一個事件,看到該事件的前因後果,甚至一個國家民族數百年的興衰。從這個意義來看,“甲午”絕不僅是一場記憶中的戰爭和一次簡單的紀年,它是兩岸人民一起走過的歷史,也是兩岸中國人共榮共辱,命運與共的最佳證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