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暖春之旅”開創新紀元 更顯中國對日自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12 02:19:11  


 
三、中日第四份公報簽署 兩國關係新里程碑

1、確認互不構成威脅 中日簽署里程碑式文件
  5月7日,胡錦濤跟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簽署了中日關係史上第四份重要文件《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俗稱中日第四份公報)。分析指出,有關文件有著特殊的象徵意涵:中美關係,主要建立在三份指導性文件(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而中日關係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現在已有四份。若單從指導文件的數量比較,中日關係的溫度,似乎已在中美關係之上。(香港中評網)

  聯合聲明中一項突出的內容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發展給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帶來了巨大機遇,日方對此表示積極評價。中國願爲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作出貢獻,日方對此表示支持。日本在戰後60多年來,堅持走作爲和平國家的道路,通過和平手段爲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中方對此表示積極評價。看似平常的語句,其實包含著深刻的含義。那就是:日本承認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成果給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了利益。而中國則承認日本這麽多年來一直在走一條和平發展之路。這是中日兩國政府第一次對雙方的國家政治和體制做出相互肯定。有了這一個肯定,中日兩國建立互信合作機制就有了很好的政治基礎。(北京人民網)

  而公開發表的聯合聲明表示,中日雙方確認,兩國互爲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這是近年來中日兩國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就“雙方互不構成威脅”正式行文,此乃是本次胡錦濤訪日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它實際上解决了長期以來中日兩國對彼此基本政治定位的問題,特別是日本對華外交定位的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家實力的提高,今天的中國與三十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不少日本輿論和政要在看待中國時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在國際政治中一直若隱若現的中國威脅論,一度在日本政界登堂入室,而此前日本對華政策的基本戰略,都是圍繞中國崛起可能對日本的威脅而展開的。(上海《東方早報》)

2、强調“戰略”突出“互惠” 精心規劃中日關係未來
  正如聯合聲明名稱所體現的,該文件的關鍵詞是“戰略互惠”:雙方確認在五大領域構築對話與合作框架,內容從加强政治互信,到促進人際交流,從經濟互利合作,到共同應對全球性課題,視界高遠,涵蓋廣泛,對兩國關係的進一步規範、提升,尤其對在21世紀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北京《新京報》)

  從聯合聲明內容來看,內容上强調“戰略”,突出“互惠”。强調“戰略”,就是看重中日兩國之間存在的共同戰略利益,不爲敵,相爲伴,層次高,視野遠,不爲一時一事而影響兩國關係的大局;突出“互惠”,就是看到中日兩國都在發展的現實,已經到了可以互相給予惠顧、進行合作的地步,這會讓人看到“雙贏”的前景。一句話,通過胡錦濤這次對日本的訪問,中日兩國關係的前景開闊起來,又有了一個新的發展基礎。顯然,胡錦濤在對日本進行訪問期間,的確是在精心規劃中日關係的未來,爲中日關係的長期穩定發展構築框架。(上海新民網)

  在聯合聲明中,引起日本媒體注意的是該聲明明確“中日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兩國對世界的和平負有嚴肅的責任”。同時,雙方也認爲“長期和平友好的合作是兩國唯一的選擇”。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中日關係經歷了波折,原因之一就是中日關係的定位尚存一定的模糊空間,缺乏長期的框架。“戰略互惠合作”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方向,而此次胡錦濤訪日與日方簽署的“第四份公報”,更確認了只有堅持上述的戰略互惠合作的方向,追求雙贏,才會對日本有利,對中國也有利。(北京新華網)

3、正視歷史面向未來 兩國走出歷史問題迷障
  我們特別注意到,在聯合聲明中,最顯著的變化是有關歷史認識的部分大幅削减,共同文件中未涉及日本對侵華戰爭的“反省”、“道歉”,而是代之以“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中性總括式表述,更强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向未來加强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充分表達了中方决心在21世紀與日携手,共同開創“戰略互惠”的明天,以東亞兩個最大國家之間誠心誠意的和平友好,貢獻于亞太及國際社會的“向前看”的良好願望,同時也不失爲對日本戰後60餘年來堅持走和平發展的國家道路的正面評價、肯定。在經歷過戰爭的世代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和平環境下成長的幾代已成社會主流的情况下,擱置爭議,把目光投向現實的問題與矛盾,致力于增進兩國共通的福祉和全球性課題的解决,是歷史與世界賦予中日兩個大國的使命。(北京《新京報》)

  5月7日,胡錦濤在記者會上指出,“隨著中日兩國關係不斷發展,隨著亞洲和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兩國的共同利益在不斷拓展,肩負的共同責任也在不斷加大。縱觀全局,中日關係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新機遇。雙方應該共同努力,不失時機地將中日關係推進到更高階段”。這一段話,實在值得仔細玩味。

  分析指出,在地緣政治上說,中日是近鄰,關係敏感且重要,但過去中日關係給困在特定問題上(歷史問題、台海問題),結果反而讓美日關係更加牢固。現在中日關係朝穩定方向發展,正好可以抗衡美日同盟的影響持續發展。再者,雙方繞過歷史和台海問題,可以避免中日關係因爲技術問題(例如外交措辭上何謂“道歉”,何謂“周邊事態”等)的爭拗而僵住。若然有問題或爭論出現,雙方也可以派出各自的專家坐下協商。過往中日之間一有問題,雙方民間立即出現“叫陣”,民粹主義每次都成功“挾持”了外交。這種不理想、不成熟的現象,現在終有緩和的機會。(美國中文在綫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