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十七届三中全會定調 中國再掀“土地革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7 06:09:53  


 
二、農村改革再出發 改革開放正在攻堅

1、胡總專程考察調研 小崗村再成改革試驗田
  據新華社報道,9月30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專程前往安徽省考察農村改革發展情况。胡錦濤在考察小崗村時表示,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分析人士認爲,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胡錦濤選擇在新中國成立59周年的前一天到此地考察的政治象徵意義不言而喻,也爲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定下基調,這被看作是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以來,中國農村土地經營制度將要進行重大變革的信號。(香港中評網)

  安徽鳳陽小崗村是一個具有象徵性意義的地方。30年前,18位村民頂住風險在土地包産到戶的“盟約”上摁下手印,開始了聯産承包,邁出農村改革第一步,他們的做法在中國燃起了燎原之勢。小崗村由此成爲中國改革的發源地,中國也從此告別了集體主義大鍋飯時代,開始大步踐行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市場經濟路綫。“事實上,‘人民公社’化後,包産到戶的想法和實驗就沒斷過。安徽小崗村的關鍵一步,讓這種改革的熱情在全國農村瞬間爆發。”中央黨校教授劉海濤說,“我們党充分尊重農民包産到戶的意願和首創精神,因勢利導地推進了這場改革。”彈指一揮間,這場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産力。(廣東《南方日報》)

  但在相當長時期內,一撥又一撥參觀者在考察小崗村感慨和評價說:“一年越過溫飽綫,20年沒過富裕坎”。可喜的是,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小崗村又開始推動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等多項改革新實驗。小崗村正由傳統小農經濟走向現代農業、從城鄉二元結構下封閉的舊鄉村走向城鄉一體化中的開放型新農村。當地的人均收入也從3000多元上升到6000多元,經濟發展擺脫了二十多年停滯不前的狀况。因此,中國農村問題的衆多專家、學者再次把“中國改革第一村”作爲中國傳統農區的縮影,試圖從中尋求破解當今中國“三農”問題的新答案。(廣東《南方都市報》)

2、農村改革面臨瓶頸 “土地流轉”取代“分田到戶”
  30年前興起的改革開放正是由農村的聯産承包責任制開局,成就有目共睹:溫飽問題基本解决、城鄉生活品質提升、經濟高速增長……但30年後的今天,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漸趨成熟,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以及農村城鎮化,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難題,農村問題再次成爲中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有評論認爲,農村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土地、戶口和金融,特別是土地産權制度改革至爲關鍵。家庭聯産承包制雖然使“分田到戶”合法化,但土地仍歸集體所有,農民擁有的是有限使用權。農民與承包的土地之間缺乏長期穩定的利益關係,農民無法擴大再生産,只能維持現有的小農經濟模式,造成農民收入較低。而且,名義上歸集體所有的土地常常被地方政府賣給開發商牟利,農民的利益難以保障。解决之道是要在穩定土地承包的基礎上,使農民獲得可以自己支配、處置的資産和房産,農民才有參加市場經濟競爭的資本和立足之地,也才能把多餘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因此,三中全會上,圍繞土地制度的相關政策、尤其是“土地流轉”政策調整即是本輪農村改革的關鍵。(香港中評網)

3、事關改革大局成敗 農村改革也是政治改革
  土地是農村之根本,農業是國家之根本,土地問題是關乎深化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允許土地自由流轉的最大意義,在于確認農民對土地使用權的擁有。表面上看,其意義只限于經濟領域,但實際上也是一場政治改革。因爲,雖然土地的自由流轉還談不上劃歸私有,但却能增强農民面對强勢利益集團時的自我保護能力。(北京環球網)

  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的依然落後,是改革開放政策最早設計者和實施者的未竟事業,也是中國進步過程中的一大遺憾。如今,中共從全球化視角將此提到“增强國際競爭力”的高度,以政治的視角將此提到“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意味著中國的發展戰略和重心將有明顯調整,最終目標是整個社會的平衡、平穩發展。(新加坡《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