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南京爆炸 “化工炸彈”警示中國環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5 23:43:52  


 
四、產業結構不改 環境災難還將依舊

1、石化安全之禍 “操作不當”成事故關鍵詞

  持續高溫,大範圍高溫,許多地區出現新中國有氣象記錄史以來最高氣溫……近期,我國石化界連續發生四起爆炸事故可謂“火上澆油”,石化安全生產頻頻拉響“紅色警報”。

  16、24、25、28,這四個數字代表著這短短兩周以來我國石化界發生的四起爆炸事故:

  7月16日晚18時50分左右,大連市一艘30萬噸級外籍油輪洩油導致輸油管線爆炸,並引發原油洩漏,直接經濟損失約1個億;7月24日凌晨1時45分,中海油惠州煉油分公司焦化原料216-T-02罐發生著火事故,至凌晨3時大火撲滅,無人員傷亡,無油品外溢。據初步估計,事故造成直接損失約60萬元;7月25日晚20點12分,台灣台塑石化旗下的“六輕”重油煉油廠煉油二廠爆炸,巨大的火勢,遠在數十公里外的雲林縣虎尾、鬥六都看得到,雲林縣消防局預估火勢可能要延燒兩、三天以上,煉油二廠將被迫停工。相關人員透露,大火損失恐達百億新台幣;7月28日上午10點左右,南京栖霞區邁皋橋已搬遷停產的原南京塑料四廠廠區地下可燃氣體管道破裂引發爆炸。(北京《中國能源報》)

  近期,國內外數起重大爆炸事件接連發生,究其原因,竟多是操作不當。周建指出:“近幾年污染事件的確發生比較頻繁,但是並不全部都是環境事故。像大連、南京事件都屬於安全事故。”對此,業內人士告誡:不要讓小失誤、小毛病成為大禍根。(北京新華網)

2、污染災難高發 中國環境污染“拐點”未至

  中國環境災難已經進入高發期,由於中國特殊的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所導致的化工布局與公共安全、地方發展與環境執法困境以及城市發展與規劃滯後的矛盾還將長期存在,中國環境安全的未來不容樂觀。(廣東南方新聞網)

  環境污染拐點還沒來臨,原因在於我國還沒有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

  2002年以來,中國進入了一個加速發展工業化中後期的階段。其基本邏輯是工業拉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其中重工業快於輕工業。國際上常見的工業化基本過程是:以輕紡工業起步,中期階段進入重化工業,之後進入到後重化工業階段,最後進入知識經濟階段。

  然而,中國卻及早走上了一條重化工發展之路。2004年1月20日,中國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即表示:“中國工業正進入重化工時期,中國工業經濟正進入新的經濟增長平台。”

  在這個節點上,如果更快地轉向知識經濟和服務業,或許中國將走上另一條曲線。但這對中國來說這是一種奢侈。人們看到的現實是:大量投資湧入能源、交通和通信設施等基礎設施,第二產業比重被持續推高,2000年首次超過50%,其中重化工所占比重為59.9%。次年,重化工所占比重首次超過60%,達60.5%,2003年躍升至64.3%。(廣東《南方日報》)


3、清除定時炸彈 產業結構不改環境災難依舊

  這些年環境污染事故高發,中國官方當然並非無作為。各地已在竭力調整工業布局,陸續讓高污染高風險企業遠離居民生活。不過,污染不可能一搬了之,污染企業走了,原址仍是一個“定時炸彈”,處理不慎就會引爆。南京爆炸案就是一個提醒。

被居民生活區包圍的南京塑料四廠7年前遷走後,廢棄的廠房遍布易燃易爆化工管道,但施工方無視危險警告,層層違規轉包,讓非專業人員隨意挖掘,以致管道破裂、丙烯洩漏,終釀慘禍。這固然要怪罪施工方的無知,但當地政府的短視也不容忽視——用專業人員拆遷耗時耗力耗財甚巨,跟不上開發房地產的迫切。 (香港中評網)

  重遷不重善後,沒有規範、科學的拆遷,實際上只是在解決看得見的污染,忽視了看不見的污染,看似在消除化工業布局不合理之弊,其實等於提前引爆化工業的安全和環境風險。不管是地方政府出於自身考量不足,還是追求政績的浮躁心態作祟,“遺害”都不可小覷。 

  人們希望,對“潛伏”居民區的化工危險而言,南京爆炸案能成為最後一次預警。但時下地方政府對待其他高污染企業善後之輕率,與安置化工廠類似,更令筆者擔心中國環保之前景。 

  儘管重視環保的理念正成為中國各級政府共識,但如果缺乏完善的統籌規劃去推進環保,收獲的可能只是新隱患。(美國《僑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