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鄭劍語兩岸作家:文化是破解兩岸障礙的鑰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0 00:23:36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長沙4月20日電(記者 林艷 陳承)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與中國評論通訊社、湖南省作協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兩岸作家湖湘文化行”采風創作活動於19日展開,兩岸作家昨天下午在岳麓書院圍繞“如何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作家責任擔當、作家如何接地氣創作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等主題進行了座談交流,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對各位作家的說法發表了感想。 

  鄭劍說,知識份子是有知識、社會責任感的人。他們站在歷史和文化的高度,為國家、為民族思考問題。藝術家要為時代而歌,要產生社會影響,這也是當年毛澤東延安講話的主要精神。 

  毛澤東1976年逝世,距今將近40年。然而我們去韶山,還是會被那裡強烈的精神感染。這是因為毛澤東是一個民族的偉人,也是文化的偉人,他思考問題是在民族、文化的高度。 

  鄭劍說,去年曾經和台灣的朋友去延安和西柏坡參觀。參觀完後,有些國民黨的朋友感歎,原來以為毛澤東能打敗蔣介石是因為手腕高、鬥爭能力強,參觀完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為人民服務”五個字,因為共產黨獲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說到中國文化需要創新,鄭劍表示同意,“文化不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創新?台灣在創新上走在了大陸前面。上世紀7、80年代,台灣的書籍和小說在大陸曾經非常流行。但是因為台灣思考的角度始終不夠,因此也在逐漸衰退。比如“海角七號”,雖然席捲台灣全島,在大陸沒有票房,這就是高度的問題。這就是說,創意方面雖然大陸需要向台灣學習,但台灣不能脫離中華文化的根,而且眼光一定要夠高遠。李安的作品在大陸比較受歡迎,是因為他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講故事。 

  鄭劍表示,文化影響力的背後是國家的影響力。未來中國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最可能是描寫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社會變遷的作品。這方面集大成的作品,現在還是空白。也許台灣的作家或是長期從事兩岸交往的人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因為大陸作家可能是“當局者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