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兆玄談新書《王道劍》:歷史武俠與王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01 00:58:59


台灣前“行政院長”,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左二)談新作《王道劍》(中評社 周雨曦攝)
  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記者 周雨曦)昨天,台灣前“行政院長”、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在京舉辦其新作“江湖與廟堂之間——《王道劍》新書分享會”,與著名學者易中天一齊暢談江湖與王道,武俠與文學等話題,與在場讀者展開熱烈討論。

  年過七旬的劉兆玄封筆多年,是上世紀60年代的台灣新派武俠小說家。據他介紹,自幼嗜讀武俠小說,中學時為了掙零花錢買氣彈槍,與四哥劉兆藜、六弟劉兆凱合寫《蘆野俠蹤》一書,出版後成名,“上官鼎”便是兄弟三人當時的筆名。此次重啟筆名創作長篇武俠小說《王道劍》,共寫3000多張手稿,連插畫都是他的親筆之作。

  《王道劍》共88萬字,分為五册,分別是《乾坤一擲》、《新錦衣衛》、《大戰天竺》、《鄭義門風》和《王道無敵》。金庸曾說:“台灣在全盛時代,前前後後有500位作家在寫武俠小說,作品大概有4000部之多,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第一是古龍,第二就是上官鼎。”

  以歷史為背景 武俠與王道相結合

  《王道劍》以明朝“靖難之役”為創作背景,結合了江湖俠義,朝廷與王道,揭示了一樁被世人遺忘的歷史——建文帝失蹤迷案。書中用“歷史”、“武俠”和“王道”做主軸,寫下一段傳奇故事,“雖然很多武俠作品都以歷史為背景,但《王道劍》中的歷史部分非常重要,是創作之本。”

   據悉,全書共有兩大敘述主軸:一是承繼金庸、古龍及延續上官鼎自身的武俠敘事,在此基礎上創造了許多嶄新的江湖人物與武俠招式。二是奠基在真實的歷史上,以明朝“靖難之役”為主軸,從明太祖的繪邢談起,隨後轉進建文帝削潘,朱棣打起“靖難”旗幟誓師,叔侄兩人兵戒相見直至皇位易主;再到方孝孺拒寫詔書被株連十族,明成祖令胡濙尋訪惠帝,兼談鄭和下西洋和解縉修《永樂大典》。

  劉兆玄與2012年6月走訪建文帝陵,得知明代懸案“靖難之役”取得了突破的進展後,觸發了他的創作激情。劉兆玄說,寫作中他查閱了大量的史料,以保證書中歷史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也對福建考古學家的新發現有個圓滿的交代。“其實假的是真的,只是歷史書中沒寫”,他笑著說道。

  劉兆玄說,對於武俠的發揮,金庸的作品中醫達到巔峰,但武俠小說多偏重道家和佛家思想,對儒家精神和王道思想的塑造較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要表達的是用儒家和王道思想創造的一個永續發展的世界,以德服人,大家可以注意書中主角傅翔在結尾處與天竺高手天尊的生死決鬥,正是王道思想的最好體現。”他還表示,有機會希望把《王道劍》拍成電視劇或電玩遊戲,“未來很難說,有讀者問是否會多一些像郭靖黃蓉的感情戲,我只能說,那些交給電視劇吧!”
 
  劉兆玄指出,王道思想實際上是21世紀思維的整合,代表了中華文化的文藝復興,是與時俱進的,若能把王道的正義在人間發揮出來,將是生生不息的力量。“我去很多高校演講時發現同學們都在玩手機,對王道思想的思考很少,但在台灣有很多年輕人與我討論這個問題,其實王道是值得每個人深思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