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沙進人退”到“人沙和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2 09:59:29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一夜工夫,黃沙就堆上了房頂,喝醉酒的人順著沙丘走上自家屋頂,不小心就摔斷了腿!”11月30日,盤腿坐在熱炕上,50歲的劉恩向記者述說著劉窑台村曾經的模樣。

  這個村位於寧夏吳忠市鹽池縣青山鄉,坐落在毛烏素沙地邊緣。劉恩的描述,勾勒出茫茫沙海邊,村民們在風沙裡討食的畫面:“一茬種子下去,長出幾棵小苗苗就被風刮跑了,再種,又刮跑。一年種個四五茬,一畝收上幾十斤糜子。一有風就刮起沙塵暴,眼睛都睜不開,人住不下了,只能挪窩子。”

  種樹種草、治理小流域、草原禁牧……被沙害苦了的劉窑台村男女老少齊上陣,治沙保土恢復生態。成片的沙柳、檸條終於在春風中頂出了嫩黃的芽苞,3萬多畝沙地披綠。

  推開門出去,風挺大,但不見沙,湛藍的天空讓人陶醉。如今,劉窑台村60多戶人吃上了“生態飯”,旱地變成400多畝水澆地,政府扶持安上了滴管,節水又省力。算上每年的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補貼,一年人均收入超過8000元。

  行走在寧夏、甘肅、內蒙古等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防治重點區域,記者目睹了不少發生滄桑巨變的“劉窑台村”。

  在人類活動和氣候變暖的共同影響下,寧夏、甘肅、內蒙古等北方地區,一度面臨“沙進人退”的嚴峻形勢,人們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在一些地方,遮天蔽日的“黑風暴”,曾經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監測數據顯示,上世紀末,我國荒漠化土地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

  如今,一個個草方格壓下去,一株株草木長出來,一群群牛羊進棚圈,一座座流動沙丘被遏止,肆虐的風沙開始收斂。經過長期不懈努力,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持續取得進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以來,寧夏、甘肅、內蒙古等地區的國土綠化和荒漠化、沙化防治力度進一步加大,土地沙化逆轉速度不斷加快。

  根據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寧夏、甘肅、內蒙古都保持了可喜的“雙縮減”態勢。與2009年第四次監測結果相比,截至2014年,三省(區)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71.81萬公頃,這相當於北京核心區面積的77倍;三省(區)沙化土地面積減少45.51萬公頃,這相當於63萬個11人制標準足球場的大小。

  從“沙進人退”到“人沙和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一條生態恢復、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道路,正越走越寬廣。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