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公益”遇上“創新創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6 14:49:21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設計再加熱餐盒是為了讓山區的孩子可以吃上熱乎午餐。”近日,鄭州大學2013級機械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大四學生林昌坤設計的“再加熱餐盒”,獲得了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國際頂級設計大賽iF設計新秀獎。

  外形與普通的搭扣飯盒無異,只是在內部多了一層特殊的材料。林昌坤介紹,在這款餐盒的內部,多了一層材料依次為聚酯薄膜、鋁箔、薄膜錫箔的加熱模塊,模塊側面有一塊鐵片與餐盒外部的一個按鈕連接。模塊內填充了用來發熱的化學物質——無水醋酸鈉。

  “只要按壓按鈕,鐵片往內部凸,無水醋酸鈉受到擠壓,壓力變大,就會由液態變為固態,並放出熱量來加熱飯菜。通過控制加熱模塊中的無水醋酸鈉的量,可以控制釋放的熱量。”林昌坤告訴記者,他設計的再加熱餐盒預估成本不足10元。

  2014年,林昌坤同河南多所高校的學生一同成立了“公益行動派”,每年的活動都有不同的主題和形式,2014年是“免費午餐”公益活動。

  “參加山區‘免費午餐’的公益活動時,發現山區孩子吃不上熱飯問題很普遍。”談及設計靈感,林昌坤說道,“大三的時候,我專門去山區做了調研,發現山區孩子從家到學校通常有一兩個小時的步行時間。他們每天早上從家裡帶飯,中午吃飯的時候飯菜早就涼了,山區學校也沒有為兩三百個孩子把飯加熱的條件,於是就著手去設計‘再加熱餐盒’。”

  在大學期間,林昌坤和他的“公益行動派”團隊還常常與社會公益組織合作,為山區孩子組織募捐;近期,團隊通過組織大學生為山區孩子寫明信片和書信,講述山區外面的世界和大學的生活,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同樣在鄭州大學2013級機械工程學院,“校園創客”宋紀元利用課餘時間,歷時半年研發出極富應用價值的智能手語雙向翻譯機器人,從此,手語與自然人語言雙向轉換成為現實。

  “每個機器人仿生手的手背都排布著10個電機,要保證每個手指可以彎曲和靈活運動,同時電機間互不干涉地工作,難度很大。”宋紀元說,支撐自己研發下去的是一份公益心。“看到太多聾啞人在醫院、銀行等服務台與正常人無法交流,我就想利用自己的專業幫幫他們。”

  從大一起,宋紀元每周六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義務為校友修自行車,一做便是兩年。儘管一天下來渾身灰土、滿手油污,忙的常常連飯都顧不得吃,他卻調侃說“我是學機械的,總得實踐下”。正是因為熱心公益、熱愛實踐,宋紀元已經擁有近20項專利,還屢獲國內國際大獎。

  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宏選說:“林昌坤和宋紀元都是很有公益心的學生,當公益心遇到創新創造,就會激發出無窮的潛力,激勵著他們成長、成熟、成功。”

  如今,這兩位即將從鄭州大學畢業的“公益學子”,已經分別被國內外知名學府錄取,即將開始攻讀碩士學位。面對未來,林昌坤想成為一名設計師,宋紀元想繼續攻讀國內頂尖學府的博士學位,相同的是,他們都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發明創造幫助更多的人。

  (來源:新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