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路遇“麥客”:今年小麥收成比去年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1 11:50:25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坐在路邊的收割機上,看著幾十米外的麥田,駱康很無奈。收割機開不過去,他只能眼巴巴地望著那一地搖曳的金黃。

  汗水流下來,衝刷著臉上的灰塵,未掉到地上就已被蒸發。心裡的焦躁其實比頭頂的烈日更容易讓他上火。一個上午只收割了20畝小麥,看來今天只能在路邊歇了。

  “這連在河南一天割的四分之一都不到。”駱康不甘心。

  盛夏七月,甘肅河西走廊一帶小麥金黃一片,地表的溫度已超過40攝氏度,沒有一絲風。今年氣候反常,幾乎是逢雨必雹。乘著天晴,農民“搶黃田”,像駱康這樣四處奔走的“麥客”就特別受歡迎。

  遇見駱康,是在甘肅武威去民勤縣的公路邊。中午已過,駱康還沒吃飯。“天太熱,吃不下,喝口水就行了。”駱康說,“一上午收割20畝太少了。”

  陝西渭南出“麥客”,駱康即是其中一員。“‘麥客’都是‘流浪漢’,一年中有半年時間開著收割機背井離鄉轉地頭。”駱康說。

  “麥客”的這種夏收生活是從5月份啟程的。每年5月,河南一帶的小麥就成熟了,駱康和村裡的小夥伴們駕駛收割機去河南,開始為時半年的收割生活。隨著中國小麥由東到西逐漸成熟,他們從陝西、寧夏、甘肅、青海一路往西。過了10月,“麥客”們返家,把掙到的錢塞進媳婦口袋。如此周而複始,駱康已經幹了8年。

  倚在收割機上,駱康面帶愁容。“下午的兩三家麥子看來是收不成了,路太窄,這種小型收割機都很難進去。”駱康對河西走廊一帶田間地頭的路很無奈。

  “甘肅和河南不一樣,河南麥田連片,幾百畝幾千畝一起成熟,我一天能收割150多畝。”駱康說,“甘肅的地裡,玉米、小麥、洋葱、辣椒都有,小地塊交叉種植。在秋糧夾縫裡收夏糧,很容易壓壞別人的莊稼,一天只能收七八十畝。”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