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黃土高原212萬年前已現人跡
http://www.CRNTT.com   2018-07-15 17:08:07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團隊在《自然》發表了新的研究成果。朱照宇團隊在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新發現一處舊石器遺址,通過考古研究,該遺址的時間可追溯到大約126萬年到212萬年前。這一發現表明,古人類可能很早就出現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比之前認為的更早。昨天,朱照宇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團隊已經在該遺址進行考古研究長達14年。

  發現

  黃土高原上的石器遺址

  陝西藍田縣上陳村位於灞河之濱、秦嶺北麓。

  2004年,在上陳村附近一片廣袤的黃土高原上,朱照宇團隊發現了神秘的上陳舊石器遺址。新遺址的研究條件很好,地層剖面很完整,這讓團隊成員們驚喜萬分。

  朱照宇說,新遺址的發現建立在此前的考古成果之上。

  時間回溯到1964年的灞河南岸,朱照宇團隊中的黃慰文曾作為藍田公王嶺的考古小隊長,見證了藍田公王嶺猿人遺址的出世。經考古學家測算,出土的藍田猿人頭蓋骨距今有163萬年。但在後來的野外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公王嶺的地層裡缺失了一段,“就像是一座十層的大樓,缺失掉中間的兩層樓。”朱照宇說。

  發現有地層缺失,研究人員們決定尋找一個完整的地層剖面。

  2007年7月18日,時隔40餘年後,朱照宇與黃慰文等人發現,灞河北岸的上陳村有一個完整的地層剖面。此地層連續無斷層,每一層有不同的地質特點。更令朱照宇興奮的是,第一天,他們就發現了第一件石器。接著,他們發現,地層裡的好多層都有零星分布的石器。後來,這些出土石器與古老地層,將藍田地區古人類活動遺跡的年代再次向前推進了約50萬年,從而使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跡點之一。

  測算

  212萬年前的人造石器

  第一個出土的石器,距今有150多萬年。這個測算,很接近此前發現的藍田公王嶺猿人頭蓋骨的“年齡”。於是,朱照宇團隊繼續發掘,想看看有沒有更古老的。

  從地層上來說,越老的石器,埋藏得越深。但石器分散在深厚的地層中,給考古研究帶來很大困難,有的石器還會受到水溝衝刷,發生掉落。對於測量來說,那些直接埋藏在地層裡的石器,年代測算才能更準確。“比如說,有的石器,從最高的地層剖面滾到地溝裡面去。這個滾出來的石器,我們不知道它屬於哪一層,那它的年齡測算就不准了。”朱照宇對北青報記者解釋說。

  每到下雨天,厚重的黃土發生鬆動,新石器才會接二連三地露出面貌。每年,朱照宇團隊去兩三次上陳村,發掘新石器。10年間,團隊共發現100多件石器。

  地層發掘得越深,石器年齡越古老。從最初的160萬年,到180萬年,又到最後發現的212萬年。“再往下,就是農田和公路,沒法研究了。”朱照宇說。

  幕後

  團隊扎根黃土高原14年

  14年來,朱照宇團隊的11個人,在一望無垠的黃土高原上,感受著晝夜間的冷與熱。夏天,朱照宇團隊會在村裡購買陝西大餅,再抱上幾個西瓜,到遠處的遺址旁。對於他們來說,西瓜比水更解渴。團隊成員們往往頂著大太陽,蹲在黃土裡研究十幾個小時,直到天黑。

  到了冬天,黃土乾燥,地層更清晰,研究員們便忍著酷寒工作。朱照宇現在還記得,2004年11月他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情景。那時,黃土高原剛飄起小雪,朱照宇站在這片野外陡坡上,站立都很難,只能慢慢在陡坡上挖出站腳之地。

  在大雨天裡,黃土濕滑,團隊只能收工。若有幸遇到小雨,他們會用樹作掩體保護電腦、筆記本,等雨停後繼續工作。儘管衣服濕透,但不一會兒就能被蒸幹。

  據不完全統計,朱照宇團隊去過20多次上陳村。直到現在,年近七旬的朱照宇堅持親自爬坡、采樣、挖土,而團隊中的黃慰文已滿80歲,另一位英國研究員也已年過七旬。

  談及14年來的研究,朱照宇略顯輕鬆的語氣中也透著一絲絲沉重。“我們團隊多是研究生,我已經送走了自己的五屆研究生了,還借過同事的四屆研究生。”朱照宇笑著說,“做這麼長時間,一是因為石器稀少,二是盡量用最老的石器,這樣成果才有分量。”

   (來源:人民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