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台灣羈押政治犯的看守所仁愛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0 00:40:23


仁愛樓是戒嚴時期羈押重刑犯及政治犯的看守所。(中評社 方諾妮攝)
  中評社台北4月20日電(記者 方諾妮)戒嚴時期,在台灣曾讓政治犯聞之喪膽的警備總部景美看守所,隨著台灣政治的民主化,已走進歷史,並改名為“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紀念當年的種種政治上的苦難與不幸。

  在園區裡有個龐大又顯目的二層樓建築物仁愛樓,那是戒嚴時期羈押重刑犯及政治犯的看守所。1968年台北青島東路的警備整部軍法處及看守所遷至於此地,當時稱為景美看守所,除了關押犯人也是移送犯人至台東、泰源或綠島的中繼站。這裡記錄了許多政治受難者及家屬的苦難歲月。

  仁愛樓的前方有個獬豸水池,獬豸是中國古代辨別是非,公正不阿的法獸,聽說這個獬豸水池是當時被羈押在看守所的一位政治犯所設計的。進入仁愛樓的一樓入口處,左側一樓分別為警衛室、律師接見室、醫務室、錄音室、福利社及面會室。警衛室是政治犯進入看守所的第一站,入監後在這裡捺指紋、搜身,並扣上沉重的腳鐐手銬。當時的軍法審判案件雖有公設辯護人,但辯護只是形式,加上許多人沒有錢,所以只有少數人請得起律師。

  醫務室除了醫官外,具有醫學背景的政治犯也會被指派擔任外役醫師,他們除了替受難者、官兵看病外、甚至要在第一線面對發狂、自殺與絕食的難友。看守所“面會室”是充滿故事的地方,當時的政治受難者,隔著玻璃拿著電話,只能用“國語”與親人交談10分鐘。有些受難者會用暗號或將字寫在手心,傳達給親友。獄方為了監聽會面設立了錄音室,只要發現談話內容不合規定,立即切斷會談。

  穿過綠色低矮的鐵門進入押房,印入眼簾的是非常狹窄的空間。6坪大的押房關著30幾個人,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必須側身輪流睡覺。沒地方睡覺的人負責拉動掛起的軍毯散熱。牆壁斑駁的押房內只有沖水馬桶和水龍頭。 

  案情單純、刑期較短的政治犯可以獲得獄中外役的機會,到洗衣工廠或鍋爐房工作,賺取微薄的勞作金。福利社是購買日常用品的地方,但是政治犯只能填寫購物單請管理人員代為購物。一星期兩次的放封時間是政治犯至戶外活動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