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華裔教師踐行“為師之道” 為華教作貢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3 11:28:49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近日,據報道,馬來西亞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24名華裔教師被委派至華小教導非專業科系。這24名教師所修的專業科目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科學及英文。他們將在各自的領域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為華文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三尺講台,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萬棟梁。這也許是對教師這一職業的最好詮釋。作為不同文化間的使者,華裔教師在踐行“為師之道”和在中外溝通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搭橋梁,促交流

  不同國度之間的理解和溝通,需要有人去鋪路架橋,需要長期默默耕耘。身居海外的華裔教師,不僅可以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華,還能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品更有效地傳送到世界各地,為實現雙向的溝通搭建橋梁。

  身在海外的趙鴦琴有一腔深摯的情懷,也有一種堅定的自信,一份堅韌的執著。 1975年出生於西班牙的趙鴦琴是第二代華裔。隨著接觸的當地華人與西班牙人越來越多,她意識到一個問題:“大部分華人新移民都聽不懂西班牙語,同時,越來越多的西班人想了解漢語和中國文化。”

  2007年後,西班牙興起一股中文熱潮,趙鴦琴的中文學校成為當地市政府唯一認可的中文學校。2013年,西班牙尼豪中文學校與北京市一所中學正式達成友好學校國際間交流,雙方每年都會派師生互訪學習。

  “這種雙向交流,實則是要讓西班牙人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同時也將中國學生作為傳播中國文化的種子撒向西班牙。”趙鴦琴滿懷憧憬地說。

  交流是雙向互動的,既要珍惜自己文化的羽毛,也要尊重別國的文化。為實現雙向的溝通,很多華裔教師“衣帶漸寬終不悔”,常年致力於此。

  傳於學,引其路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一大批華裔教師將這段話奉為圭臬。

  獲得今年普林斯頓大學傑出教師獎的華裔教師李董莉莉就秉持著“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理念,竭誠服務學校和社區,這讓她非常受歡迎。她說:“我不僅傳播知識,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包括學習以外的問題,我都會解決。我認為,教師不要用書本教學,要用心來教學。”

  以心傳心,付出終有回報。李董莉莉說,學生畢業後還不斷和她聯繫。看到自己的學生取得的成就,她非常自豪。學生們不僅僅把她當做老師,還當做了他們前進道路上的引路人。有的美國學生選擇中文為專業,現在在中國工作,並且晉升中層的位置。

  若想成功履行“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還必須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發乎心,踐於行

  不論是孔子講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還是陶行之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都入木三分地闡釋了為人師表的含義。

  “我負責接待中國的學生,而我的丈夫就負責把中國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情況發到他們父母的微信裡,讓他們的父母放心。”趙鴦琴坦言,自己與丈夫都是誠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無論是在中國學習的西班牙孩子,還是來西班牙交流的中國孩子,“我都盡量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吉隆坡十五碑聖德華小的副校長卓莉靈是該學校服務最久的教職人員,她記得學校每名學生的名字,熟知每個學生的背景,也常常關心他們的近況。她甚至願意犧牲周末休息時間回校幫忙,不計較回報或該工作是否是自己的義務。

  卓莉靈還記得往日與學校及學生經歷過的故事,包括吉隆坡尚未建設精明隧道時,該校每逢雨季必會發生水災,她則必須忙著疏散學生。

  “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教師的言行、學識、情趣等都是為人師表的載體。很多華裔教師身體力行,感染著身邊的學生。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