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家談華人送子女返華撫養:易發心理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6 11:09:33


  中評社香港3月26日電/美國華裔小區中,很多家長由於忙於工作、沒時間照顧孩子,便選擇把孩子送回中國,由祖父母或親戚撫養,到上學年齡再接回美國。然而,教育專家認為這樣做會為孩子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兒童零至三歲是成長的關鍵時期,父母的角色無人能替。 

  一位華裔母親表示,她和丈夫工作繁忙,女兒出生後不久就送回中國由祖父母照顧,然而當把五歲的女兒接回來後,發現孩子連系鞋帶等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會,在中國吃飯都是祖父母來喂。這位母親嚴厲管教孩子,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到學校後,大力地用嘴把手指吸成紫色,老師看到後,孩子便撒謊說是被媽媽打的。直到兒童服務管理局(ACS)人員前來調查情況、準備把孩子送到寄養家庭時,這名兒童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居住在布魯克林的一對湖北籍夫婦,曾把兒子送回國,當孩子三歲被接回來時,發現他不懂禮貌,後來上學了,也在學校裡搗亂,經常在午餐時打翻同學的飯,甚至還發生拿著小刀在兩名女孩子面前晃的危險情況。有了前車之鑒,這對夫婦再也不敢把第二個孩子送到中國照顧,第二個孩子已經四歲了,各方面都很好,和哥哥完全不一樣。

  現就讀於法拉盛某小學一年級的一名華裔男學生,在學校經常無故用手拍打同班一名女生,在老師、家長反覆教育後仍不改正。該兒童出生後被父母送回中國由親戚撫養,上學前才回到父母身邊。

  語言交流有障礙 易引發心理問題

  由於經濟拮據、工作繁忙等壓力,將出生不久的孩子送回中國給父母撫養,是在美華人普遍的做法。而為了接受美國的學校教育,家長們會再把學齡期的孩子接回美國上學。但是,環境轉換、語言不通、得不到父母照顧等原因,使得這些兒童更容易爆發心理問題。而美國老師對華裔學生的家庭背景了解甚少,華裔父母不知如何與學校溝通,讓這些問題更難處理。

  在紐約兒童中心(The Child Center of NY)法拉盛亞裔拓展部門(Asian Outreach Program)實習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社會工作學院學生張拓,主要服務對象是在學校建議下前來接受治療的華裔學生。在她接觸的案例中,男孩大多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對立性違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行為障礙(Conduct Disorder)等問題,女孩則多見情緒、社交等問題。她表示,這些孩子幾乎都曾被送回中國交托給祖父母撫養。.張拓表示,這些孩子在中國長大,一回到美國即進入學校,語言交流有很大障礙,往往無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要。而其父母由於工作繁忙,每日早出晚歸,雖然與子女同住一個屋檐下卻鮮有交流。而早年沒有和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現又缺少相處時間,容易引發孩子在社會交往、行為規範、情緒調節等方面的發展滯後或障礙。已在餐館業打拼20餘年的李姓夫婦就表示,當初也曾將小女兒送回福建老家寄養,直到七歲接回美國後也無暇照顧,多是交給學校課後補習班或讓孩子自己在餐館玩耍,導致現在孩子長大與父母關係十分疏遠,雖然非常後悔,但是當初為了生活也實屬無奈。

  張拓每周還去學校探訪,她認為現時法拉盛的學校配備會講中文的老師過少。老師對中國文化不了解,也導致很多華裔學生的行為不被理解。華裔家長對學校的設置又知之甚少,不知如何與老師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及怎樣利用學校的咨詢師、社工幫助孩子,讓華裔學生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