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委內瑞拉華商南美闖出一片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1 11:35:23


圖為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街景
王家明
馮偉光
  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委內瑞拉迎來了一大批中國人。憑借勤勤懇懇的努力、敏銳犀利的眼光、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些華人在這片南美土地上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闖拉美,開頭難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如果當時有人出機票,我可能就回中國了。”1989年12月,年僅17歲的馮偉光離開家鄉廣東恩平踏上了委內瑞拉的土地。“第一次離開父母,又這麼遠,感覺很難受。”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委內瑞拉迎來了一大撥中國人,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廣東恩平。

  “那時我伯父全家,還有村中的好多兄弟姐妹都在委內瑞拉。我的好多同學朋友都選擇離家到委內瑞拉發展。”馮偉光回憶說,“從1989年12月至1992年,起碼有6萬恩平人到了委內瑞拉。”

  來自廣東的伍思雄也是1989年到委內瑞拉。他說:“那時我20多歲,在國內已經工作了兩年。聽很多人提起過委內瑞拉,覺得是個很神秘的地方,想趁著年輕到外面多看看。”

  “那個時候,來委內瑞拉的中國人真的很多。一個飛機兩三百人,90%都是中國人。”伍思雄說,“剛到委內瑞拉時,我在一家遊戲機室做工,一邊做事一邊學語言。我們那一代,比較勤奮,能吃苦,慢慢熟悉環境後就開始創業了。剛來的時候不是沒有後悔過。當時最苦悶的一是語言不通,二是吃的不方便。當時很少有中餐館,能吃到的中餐只有炒飯。”

  語言不通、生存壓力、思念親人、遇人不淑……初到異國他鄉,他們多多少少都經歷過一些不愉快。

  1995年,在巴拿馬經商遇到挫折的王家明到了委內瑞拉。這位來自哈爾濱的北大荒知青是在委華人中為數不多的“外省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初到委內瑞拉的一段時間是他“最點兒背”的時候。

  他本是因為向一家公司索要長達兩年多的欠款而來,經朋友引薦,認識了一個父母在巴拿馬、號稱在美國大學雙學位畢業、華人最具影響力家族的女人。兩人說好合夥辦公司,把當地資源產品出口到中國,把中國高科技產品進口到委內瑞拉,對方出人脈。出於北方人的義氣與信任,他把要來的4.3萬美元現金貨款交給對方,對方沒寫收據並且給了他一份全是西班牙文的股份證書,王家明占公司股份的43%,可是她用當地貨幣註冊的公司的資本,折合成美元只有1000美元……

  他沒想到,這只是一連串不愉快的開始。他們公司的第一單生意,從委內瑞拉向中國出口凍雞爪,因為冷凍時間不足在運輸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以失敗告終。而且,在接下來的半年中,他額外負擔了1.7萬美元的費用,但是他的所謂合夥人卻從未帶他一起見客戶,躲在100多公里外的一個城市用其父母的公司和國內做生意。更糟糕的是,他從巴拿馬調來兩個貨櫃的貨,委托在委的朋友賣,沒想到貨明明少了2/3,錢卻一分沒見到。

  但是,困難挫折面前,他們都沒有退縮。

  既來之,則安之

  “我最初的目標是賺一百多萬就回中國。”馮偉光對最初的一切印象深刻。“我記得,12月9日在中國起飛,10日(當地時間)下機,12日開始上班做工,真的很忙。”他在百貨商場從倉庫、打雜做起,逐漸開始寫單、出貨。而且,從1990年至1994年,逢節假日、星期日,他還會去中華會館餐廳做服務員。

  “真的勤奮,自己也這樣認為。”馮偉光笑笑,“不過,有了人緣,對自己將來有很多幫助。當時我20歲左右,全阿拉瓜省的華人我差不多都認得。”

  1996年1月,馮偉光回國探親,那時他已經有了7000美元左右的積蓄。5月,他回到委內瑞拉,自己開了一間小百貨店,開始了自己的生意。

  與馮偉光不同,伍思雄在委內瑞拉適應了半年就決定自己創業了。“1989年上半年,委內瑞拉發生哄搶事件,很多老的華人移民走了。我覺得這正是個好機會,就決定留下來。”伍思雄四處借來1.2萬美元,開了一間遊戲機室。兩年後,他用積累的資金開了一間小超市。4年後。他開了一個大型超市。如今,他的生意中包括了餐館、旅行社、工廠等。

  經歷了最初的挫折後,王家明被逼無奈只好改變初衷,自己在一個舉目無親沒有熟人的陌生國度開始打拼。他把從巴拿馬調來的一批雨傘,通過讓利和放賬成功地全部推銷給了當地的一個華商,一單賺了近3萬美元。“在委內瑞拉做生意需要用美元從中國進貨物,支付完運費、關稅後再用本地貨幣出售,從收到客戶的支票變現並換成美元大約30-45天,到這時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賺了還是賠了。匯率的穩定對商家至關重要。幸運的是,那幾年,匯率相對穩定。”

  就這樣,他們在這個資源豐富的土地上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頂住壓力,豁然開朗

  做生意總是有賠有賺。關鍵是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如何對待。

  1998年,馮偉光把超市轉讓給別人,開始做進口生意,但是並不理想。1999年,他轉型做燈飾。但是因為涉足新的領域,不熟悉市場,壓力巨大。直到2000年,他裝修了一個300平方米的鋪面做燈飾,情況才開始慢慢好轉。

  “那時我是第一個做這個行業的中國人,一年從中國進口的貨櫃有50個左右,高峰時80個。”他說。

  2003年,馮偉光與一個朋友合夥投資60萬美元做酒樓。當時,委內瑞拉的環境很差:全國性罷工。“很多人都說我們傻。不過我們堅持12月2日開張,請了市長、僑領等為我們剪彩。結果一炮而紅。到現在已經14年了,在委生活過的中國人,人人識得。”

  生活從來不會一帆風順。

  2008年,因隔壁店鋪裝修引發火災,馮偉光的燈飾店被全部燒光,損失慘重。而因為通貨膨脹的原因,保險只賠付了3000美元。

  “那時心情極差,同太太回了趟中國。”不過,馮偉光沒有就此倒下,“幸運的我在2009年又找到了一間新鋪位,有1000平方米,還大些。或許是我為人處世好,上帝又給我一個機會,重新來過。”

  王家明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1991年,王家明受聘一家華人私企擔任總經理到巴拿馬。兩年的商業實踐讓他確信,聖誕燈在拉美很有市場。進入委內瑞拉後,紅火的聖誕燈生意證明他的判斷是明智的。“最好的時候,我能做到四五十個40尺高櫃聖誕燈。”他說。

  他注意不同季節開發不同的新產品。比如委內瑞拉狂歡節期間用的水球。“就是小氣球,把水灌進去,大家打著玩。我發現這是個好商機。找到貨源,一個貨櫃就能賺幾萬美元。”

  他重視產品的更新換代。“比如聖誕燈。每年廣交會,我都會開發出七八十個新品種。這其中,60%左右能帶來高利潤,20%-30%賺的少一點,還有10%會賠一點。但是,整體算下來,每年的新品種還是能有40%以上的利潤。”

  他有意識地培養客戶。“比如一個意大利客戶在首都市中心有個店鋪賣玩具。我與他合作,挑一車好賣的、質量好的聖誕燈放在他那兒寄售,風險我承擔。不承擔任何風險意大利客戶同意試試,結果出乎預料,兩天後又要了兩車貨。嘗到甜頭之後,他每年都會從我這裡訂5—8個貨櫃的聖誕燈。”

  為了在一個陌生國度打開市場,他採取了靈活的支付方式和銷售方式,別人通常是一半現金一半放賬。他有時候能全部放賬一個月。別人3%以內是正常損耗,不賠付。他是有一件退一件。他為客戶從中國訂貨如果質量出現問題,他不但賠貨款還賠關稅和運費……

  就這樣,他在委內瑞拉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歷史演變,故事繼續

  根據華人圈中流傳的說法,目前在委華人有20萬左右。其中90%祖籍廣東恩平。他們憑借著自己的勤勞與智慧,涉足餐館、超市、進出口貿易等領域,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說起在委內瑞拉創業的優勢和劣勢,馮偉光與伍思雄的答案驚人的相似:優勢是當地人的消費習慣,有多少花多少;劣勢是當地的法律監管等制度不健全。

  近來,委內瑞拉又進入多事之秋。委內瑞拉的經濟嚴重不景氣已持續一年多。委內瑞拉央行的初步數據顯示,2016年委內瑞拉CPI暴漲了800%,史上最糟,與此同時經濟卻收縮了18.6%,出現13年來最大衰退幅度。動蕩的局勢下,委內瑞拉去年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哄搶事件,波及到眾多華人。

  在委內瑞拉拼搏多年後,有些人選擇了離開,更多人選擇了留下。

  “身邊的確有好多人離開了委內瑞拉。”如今,馮偉光和太太生活在委內瑞拉,3個孩子在廣州讀國際學校,“在這個國家生活是有風險的。如果你在這裡生活兩年以上,沒有被人用槍指著打劫,你都不算華僑。我很感謝我太太一直以來陪在身邊支持我,沒有她的支持,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我在這裡生活27年了,如果沒到最後一步,我不會離開的。”

  “這一兩年華人離開委內瑞拉的情況多了。不過,華人在委內瑞拉創業比較容易。競爭小,利潤高。這兩年治安環境惡劣,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是高風險高回報。所以,做生意的還是比較樂意留在這邊的。”伍思雄如今和太太在委內瑞拉生活,一雙兒女已經在美國讀完書並開始工作了。“他們已經習慣了美國的生活和環境。我習慣在這邊做事。雖然現在整體環境不好,但是對超市的影響還不是特別大。而且,我們知道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所以生活也沒有問題。現在華人多了,會館多了,朋友也多了。三五知己聊聊天打打牌喝喝茶,生活挺自在。”

  無論如何,在委內瑞拉,屬於華商的故事還在繼續。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