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國華人重視音樂教育 小心陷誤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5 09:15:36


馬友乘(左)馬友友(右)姊弟倆同台表演,總能吸引目光。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地鐵裡一個小型樂隊在表演。當小提琴拉響時,美國華人老趙略有動容地瞄了一眼身邊的兒子。接著,應該是貝斯的聲音傳過來。列車啟動,進到原來被柱子擋著的樂隊所在,果然看到車窗外貝斯手起勁地在撥弦——兒子自幼學習音樂,一路陪他,老趙也頗能辨識幾把樂器。

  中國僑網報道,只可惜上了大學以後,兒子很少再碰他的小提琴。說來做爸爸的總有些想不通。“身邊幾個朋友的孩子也是這樣。大學申請書裡描寫自己如何投入練琴,為初中生學琴項目當小教員如何熱心……到頭來,怎麼說不練就不練了?”

  上大學就丟琴?抵觸刻板印象

  背著父親,小趙的響應是這樣:“學校裡活動太多,學習又緊張。(爸爸)不就是希望我能上一所好大學嗎?”以前讓他拉琴他就拉,讓參加高中樂隊他就參加,讓考級也去考。他認為他明白大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上大學目的一達到,琴弦就“鬆”下來。

  這種情形對音樂教師陳盈穎來說,並不陌生。她目前教的學生中有不少是高中生,也頻頻見到華人家長因名校對音樂特長生加分錄取,一味要求孩子去考級認證,有些孩子被逼到大學就再不碰琴。對太功利化地去學琴,陳老師直言反對。“考級固然對申請大學有好處,但一定要配合小孩的實際程度才去考。”

  陳盈穎曾在紐約法拉盛某間音樂學校任教,在這個紐約最大的華人小區之一,音樂學校比比皆是,反映課外音樂教育受到重視。照她的話說,“華人孩子學習樂器幾乎成為一種標配。”但孩子們是否學得開心呢?

  小趙坦言他產生抵觸情緒,因為身邊的華人同學、朋友,會一兩件樂器的不在少數。圍繞“升學指揮棒”練琴,如同參加名校補習班,幾乎成為華人學子的一大刻板印象。令他覺得拉琴難免拉出一絲絲的“雜音”。上了大學,眼見體育特長生呼風喚雨,又能吸引女生,後來他寧願跟著寢室裡一個白人好哥們,整天踢球踢得一身臭汗。第一年從在新澤西的大學回紐約家中過春假,小趙抱著一個籃球,站在地鐵車廂門前,讓去接他的父親看了好不習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