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加拿大華商龐燕:做公益會上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9 11:02:10


龐燕
圖為龐燕(左)與徐州殘疾學校兒童在一起。
圖為龐燕(右)與王欽參加泰國公益活動。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龐燕身上有很多標簽:她是加拿大第一家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家移民、她是加拿大溫哥華市的“榮譽市民”。她有自己的企業:加拿大愛爾企業集團、華文媒體《中華時報》。她引導兒子成立藍絲帶公益基金會,她自己被聘為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副會長。一路走來,公益活動一直貫穿她事業的始終,如今,她更是把95%以上的精力都投入了公益活動。

  在海外做華文媒體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盈利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對於龐燕而言,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她從未把她的《中華時報》當作謀利工具。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1997年9月7日,我創辦《中華時報》。當時,海外的簡體中文報紙還非常少。溫哥華只能看到《星島日報》、《世界日報》和《明報》,還沒有中國大陸人辦的報紙。”龐燕說,“當時,我支持了一個中文學校,發現學校裡供學生課外閱讀的簡體中文讀物很少。我的報紙就免費提供給他們。而且,1999年以後,中國大陸移民多了起來,我希望能幫助新移民了解中國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我覺得,辦華文報紙是一種傳承中華文化的方式,同時還能成為中外溝通的橋梁。”

  利落的短髮、爽朗的笑聲,龐燕總能成為房間中的焦點。談話中,她時不時會掃一眼手機。“群裡的信息我需要隨時關注,及時跟進。”她指的是她和僑界朋友們2013年12月自發建立的“僑聯之友”微信群。“群裡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僑領。每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有專題、主題論壇。做完了節目以後,我們會在朋友圈推送。有些精彩文章,海外的紙媒還會轉載。”在微信群的專題中,不乏介紹中國民族、民樂、民情的內容。而且,每逢國內國際大事,微信群的群友們總是積極發聲。一定程度上,這個微信群已經成為海外華僑華人傳播中華文化、參與公益活動、增強群體凝聚力的新平台。這裡面,被稱為“群姐”的龐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在我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僑聯之友’微信群的各種活動上。”又要打理生意、又要處理繁多的社會公益事務,每天兩三個小時的睡眠對龐燕而言是常態,“生意我也沒有放手,只不過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我的辦公地點一直在變動。”

  上世紀90年代初,龐燕以企業家身份移民加拿大。“加拿大有不同類型的移民:投資移民、技術移民、企業家移民等。企業家移民這個身份,要求你在中國本身就是成功的企業家,進入加拿大以後必須雇傭加拿大當地員工,兩年內審核合格,才算滿足條件。我第一年雇了7個加拿大人,一年後我就滿足條件成功移民。當時加拿大的移民部長告訴我,我是中國大陸第一家企業家移民。”

  自己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的龐燕沒有忘記後來者。2001年,她牽頭成立了加拿大華商發展基金會。“成立這個基金會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幫助新移民順利融入當地社會,為他們提供資金和人脈等方面的支持。”

  無論是辦報紙、主導微信群活動還是成立華商基金會,這些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活動對龐燕而言卻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公益”二字似乎已經深入她的骨血。

  為中國人贏得感動

  2010年,龐燕榮獲加拿大溫哥華市“榮譽市民”稱號。“獲得‘榮譽市民’稱號主要是因為我為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贊助了5000套演出服裝。”說起這個故事,很多細節龐燕都還歷歷在目。

  “其實,剛開始的原因很簡單。2009年,我大兒子不到14歲,被選為冬奧會首場演出的樂隊薩克斯演奏者。他問我是不是很驕傲啊?我就隨口問他到時穿什麼衣服。結果,當時正好金融危機,兒子告訴我,他們沒有統一服裝,老師要求他們穿白色上衣和深色褲子。2008年中國剛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我就說你看中國多好啊。結果兒子就說,那你贊助啊。”龐燕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段很平常的母子對話,讓她開始了一個迄今記憶深刻的贊助歷程。

  母子談話的第二天,兒子學校和奧組委的相關人士就到了龐燕辦公室。雙方共同敲定了贊助的諸多細節:龐燕贊助5000套演出服給100多個樂隊成員、3000多個演出隊員、教練等。設計師由龐燕選,衣服要有加拿大國旗的紅白兩色和楓葉,還要有中文字。“很有意思,他們追問我,為什麼要贊助,好像拿不到理由不罷休。我就告訴他們,我們中國人講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且我希望用行動告訴他們,我們來到加拿大不是為了享受福利,在加拿大需要的時候我們也會伸出援手。”龐燕笑著說,“在衣服上加中國字,我就是希望加拿大人能看到、世界也能看到屬於我們中國的文化形象。”

  龐燕最終選定了華裔服裝設計專業學生林澍的設計。接下來就是製作了。沒想到這次贊助真是一波三折。“當時是12月,正好趕上聖誕節、新年和春節。5000套衣服根本不可能在加拿大做出來,只能到中國做。最後,我們是在兩個省的4個工廠趕制出來的。另外,我覺得,這些衣服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質量,不想用次的面料。我們最後使用的面料具有多種防護功能:防雪、防雨、防風、防潮、防黴、防污等。結果就是成本激增。而且特別重。過海關時,工作人員都不相信那麼重的貨物真的就是衣服,非要開包檢查。衣服做好後,離冬奧會開幕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為了及時運到,我們用了4架班機空運。花費更高了。”終於,5000套衣服成功亮相冬奧會。“這一次贊助最終花費32萬美元。我最高興的是,這一次贊助為我們中國人、為我們在海外的華人贏得了加拿大當地人的真誠感謝和尊重。”

  為孩子樹立起榜樣

  接受採訪時,龐燕風塵僕僕,剛從泰國歸來。她作為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副會長帶領藍絲帶基金前往泰國向泰國15所學校捐贈圖書。此次捐贈的現金50萬泰銖全部用於購買12390册圖書,另外還有來自中國古生物化石基金會捐贈的100册,藍絲帶隊員從加拿大、美國捐贈的3萬餘册等共計4萬餘册書。圖書內容多為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如《三字經》、《中華上下五千年》等。

  值得一提的是,藍絲帶基金是由龐燕的大兒子王欽牽頭成立的。“徐州有個殘疾學校,我資助了很多年。2009年,我帶王欽去了一次。當時他還不到14歲,看到那裡136名學生的狀況,當場就流淚了。他送報紙賺了1000美元,本來打算買遊戲卡,當時就換了8000多元人民幣,全部買成禮物送給了那裡的學生。他還跟我說,想成立個基金會幫助這些孩子。我說,這太不現實了,你在加拿大,一年也就能來徐州一次,怎麼幫?他說,我們先在加拿大幫助那些患有腦癱、唐氏綜合症等疾病的孩子,這樣既能幫助別人,也有利於樹立好的華裔社區形象。而且,我們學生自己做,不用家長幫忙。我當時認為,他也就是小孩子的三分鐘熱度,所以只強調了一點:你可以做,但是要記住,任何事情堅持才能成功,如果會半途而廢那就乾脆不要做。”

  回到加拿大,王欽就和志同道合的同學們一起建立了藍絲帶基金會,只是因為當時他們年齡太小,在銀行開戶是家長做的經濟擔保。之後,藍絲帶的成員們賣餅幹、做義工、賣舊課本等籌集資金,為腦癱、自閉症、唐氏綜合症、多動症等殘疾兒童開辦音樂班,請老師來上課,他們自己做義工。此外,藍絲帶每年都會到中國助殘一次。

  “藍絲帶在加拿大社會得到了一定的認可,王欽不到17歲就被評為‘加拿大傑出青年領袖’,而且,迄今,藍絲帶基金會已經培養了8個傑出青年領袖。”龐燕充滿自豪。

  如今,藍絲帶在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下設立了“藍絲帶助殘基金”。“藍絲帶助殘基金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簡單乾淨,就是一群學生自發組織的助殘隊伍,但是它的理念先進,已經發展壯大並形成了一定規模。”因為兒子王欽沒辦法長期在中國參與活動,龐燕目前是藍絲帶助殘基金的負責人。

  用龐燕自己的話說,包括藍絲帶在內的各種公益活動目前占據了她95%以上的精力。“對我而言,做公益是有癮的。在公益路上,我是一路走一路淚。我看到了很多讓我感動的事。這一切是生意場上遇不到的。每一次感動都會鼓勵我繼續向前走。而且,我特別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個榜樣。就像我曾對王欽說的,做公益,不是一時一刻的事,必須堅持做下去。我堅持做公益也算得上是以身作則。”龐燕笑言。

CNML格式】 【 】 【打 印】